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作家创造

作家创造

发布时间: 2020-11-25 04:46:49

㈠ 文学作家是根据什么创造出作品的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

㈡ 如何理解作者的创造性

一、熟读课文,探究下边的问题.
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意在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第一问.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第二问.因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的体会来谈.)
二、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此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第三问.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三、议论文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例如课文第四段末尾提出设问:“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导读者去思考,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回答.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设问句.
设问句是常用的句式.课文中除题干中举到的以外,还有:“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在本文中,它们的作用除了题干提到的以外,还有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至于怎样运用设问句,要根据具体的内容的需要,用得恰到好处.
四、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掌握课文主旨.
这段的观点很多,学生可以随意选取一个,举例加以证明.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确立课文学习目标.一般说来,可以确立为以下两条:第一,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第二,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围绕这两条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自己另外确立学习目标也是应该鼓励的.
二、可以采用问题式导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除课后练习外,还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课文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2.“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5.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6.课文中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7.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
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和课文练习中选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可以作多种引申.例如,课文的多种解读,问题的多种解法,完成一个任务的多种途径,等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引申得越多越好、越广越好.学生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㈢ [稻草人]是哪位作家创造的

美国童话《绿野仙踪》里的角色。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
叶圣陶有篇童话叫《稻草人》。

㈣ 作家创造出新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的什么

必须承认,作家作品是文学史中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最显著的文学现象。就目前的世界性文学评价体系来说,是否具有伟大的作家和经典性的作品,一直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或时代的文学成绩的最重要标准。客观公正地说,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批评、文学教育以及文学体制、文学传媒等,其结果最终都要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作家和作品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传媒、文学教育、文学批评的发达与繁荣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文学的发达与繁荣。同样,文学体制的合理性也不能直接作为衡量文学成就的尺度,文学成就最终要归结为作家和作品,要以作家的作品说话。但是,文学史不是文学成就史、文学结果史,文学史同时更是文学发展史、文学过程史。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写成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和作品史,虽然突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并且非常有利于文学教育,但从文学的历史过程来说,这是有明显的缺陷和弊端的。它强调了“文学”但却淡化了“史”。
据黄修己先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论型”模式是从1956年《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开始确立的,“《大纲》则创立了以作家为基本单位所构搭的体例,不妨称之为‘作家论型’,即以文艺运动分割出文学阶段后,将各阶段作家依其地位分成大小队列,依次排列。”(注: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作家论”的深层根据是“作品论”。也就是说,作家的地位和成就是根据相应的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来决定的。这样,可以说,1956年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的编写模式。
但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推而广之的中国文学史的“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确立和迅速地获得广泛的认同,其理论背景和知识基础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西方“文学史”概念作为话语方式的权力、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文学史的本土建构积淀等,从深层上规定的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建立。我们把当今的中国文学史和自《史记》以来的中国正统的史著相比较,发现二者在模式上何其相似乃尔,不同在于,“二十五史”叙述的是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以及其他社会名流,而中国文学史叙述的则是作家作品。二者的叙述逻辑更是惊人地相似,都是按地位和功绩排座次,其地位的高低与叙述的章节和篇幅成正比例关系。这里,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以及表述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作家作品中心”模式应该说具有深层的影响。

㈤ 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那些著名的作家创作小说都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某方面的罪恶 或当时社会的现状 以唤醒人们心中的意识 以救社会或国家

㈥ 作家创造的是什么价值

文化财富价值。

㈦ 现代著名作家夏衍创造了两个什么字。

“搞”和“垮”,但只是有这么一说,不见得正确.
你看这篇文章:
近年来不止一次,不止一处见人撰文,说“搞”字为夏衍所造。今年上半年至少见过两次:韩士奇《现代文人的自创字》(《书屋》2007年第3期第79页)、李霁宇《搞——汉字趣谈》(2007年5月13日《今晚报》副刊)均持此说。李文说:“搞字在《说文解字》中无,是后人发明的。发明人是夏衍。在1939年至1941年间,他在桂林主编《救亡日报》时发明的。”二人文章俱引夏衍《懒寻旧梦录》为证,书中说:“我承认,这是我根据实际情况而试用的,但不久,这两个(另一个是“垮”字)一般字典上没有的新字,就被其他报刊接受了。”事是趣事,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一个不少;情非实情,“搞”字演变自有轨迹可寻,不能说是夏衍搞出来。

其实,同一家《今晚报》,同一块副刊版面,9年前(1998年2月24日)已登过孟昭连的文章《“搞”字的来源》,对此做了澄清。

孟昭连的文章以鲍延毅教授《金瓶梅语词溯源》为依据,指出“搞”字在《过秦论》“执搞(义同‘敲’)朴而鞭天下”、《金瓶梅》“刚才把毛搞(义同‘薅’)净了他才好”、《醒世因缘传》(借用为“铐”)中皆曾登场,不过都是借字,与“搞”字今义无涉。但足可证明“搞”字古已有之,谈不上由后人来“造”。至于“搞”字今义,也不是始于抗战时期,至少可追溯到清代。证据是光绪年间出版刘省三公案小说集《跻春台》中,已多次使用“搞”字,如“门和窗都搞去卖了”,“搞的满地是水”,“胆子越搞越大”……其音、义、用法与今日毫无二致。由是可知,“搞”之为“搞”,非夏(衍)搞。

至于夏衍造“搞”字说所以会以讹传讹,流布不息,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名人效应,夏公称“搞”字出己手,众人深信不疑,作为佳话津津乐道。而“搞”字今义产生并使用,要比夏公早几十年,夏公用“搞”字,只是发扬光大,不是另起炉灶。二是鲍延毅教授研究成果未能在工具书中得到反映,从而使“搞”字音义演变出现断层。一旦权威辞书增添上述《跻春台》例句,夏衍造“搞”字说当不攻自破。可惜现行《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搞”字词条,释今义皆引当代作家作品为例,看不出“搞”字演变过程,无助于恢复本来面目,纠正讹传,令人遗憾。

㈧ 一个作家是如何写作的

“一个人吃了个鸡蛋觉得好,有必要非得去看看那母鸡是什么样吗?”借用钱钟书老先生的这个比喻,我在这里想拿这一形象,描画一下小说家的写作过程。
记得年轻时自己也向往和羡慕过小说家的生活。当年南京《青春》杂志编辑部举办写作讲习班时,也混进去听过几讲,但印象并不深刻。主要是觉得没学到什么写作的秘密,只是知道了一些作家肚子里确有些知识而已。最近闲翻余华的随笔集《灵魂饭》,倒是看出不少真知灼见。首先要感谢他,肯真心实意拿出他的亲身体验来分享,尤其是写长篇小说的体会。
他说,“长篇小说开始的部分,往往是在灵感已经来到以后才会落笔,这时候对于作家的写作行为来说是不困难的,真正的困难是在‘继续’上面。”“这是最难受的时候。作家首先要花去很多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呼吸和自己的情绪。”“作家一分钟以前还在三心二意地生活着,他干的事与正要写的作品毫无关系,一分钟以后他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另外一个人,一个叙述者,一个不再散漫的人。”
不仅是不再散漫,按照余华的说法,小说家其实是可以具有双重人格的。“在现实中,作家可以谎话连篇,可以满不在乎,可以自私、无聊和沾沾自喜;可是在写作中,作家必须是真诚的,是认真严肃的,同时又是通情达理和满怀同情和怜悯之心的。”这倒是我以前全然没有想到的。如此说来,我们真的应该像钱钟书所说的那样:只管欣赏鸡蛋,莫管母鸡美丑。不仅不必管母鸡长得什么样,其德行高低也可以和作品剥离分开,只要创作时的心态端正即可。这似乎也可以帮助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些作家的个人品德不好,却照样能够写出好的小说。原来,他或者她,在写作的时候,毕竟是个好人!
所以小说家创作时的状态尤为重要,是开启另一种生活。“这重新开始的生活与他的现实生活决然不同,是欲望的、想象的、记忆的生活,也是井然有序的生活,而且决不允许他犯错误,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使他的叙述走上邪路。”这段总结,也和一般人的想象和理解不同。人们大都以为小说家可以几易其稿,其实一旦走上了邪路,再也无从挽救。

㈨ 郭沫若是什么作家他创造了什么作品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 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竟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市市,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㈩ 谁能提供关于作家的创作目的的资料

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创作动机
动机(intecnh。n),在心理学上指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这
一行为导向某一既定目标的愿望或意念。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
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一)创作动机的构成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总会出于某种目的,或者心中有所郁积不吐
不快,或者有某种思想需要传达,或者要维护或批评某种现存事物等
等,这都属于创作动机的范围。按照所属范围而言,创作动机的构成
因素主要有下列两个方面:
1.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精神活
动,所以作家个体性的精神需求是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曹雪芹写《红楼梦》,首先是由于他自己有一肚子见闻经历和不平之
气需要表现,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心酸泪”正是“荒唐
言”之动机。吴敬梓写《儒林外史》是由于他希望发表自己对科举制
之弊的看法。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个人的童年经验、精神创伤、阅
历与见闻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动机因素。另外,有时由于纯粹个人的
原因,有的作家开始从事创作完全是出于强烈的摹仿需要,有人则把
文学创作当成表现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还有人则是出于赚钱养家
的目的等等,这些也都属于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2.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文学创作虽然是个体性精神活动,
但作家却无不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因而受着社会的制约。
文学创作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常是作家对社会向他发出的
某种“召唤”的积极回应。换言之,作家经常充当某种社会需求之传
声筒的角色。当然,在这里社会需求常常转化为个体情感而发挥作
用,以至于作家自己还以为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动机来创作的。例如,
斯托夫人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出于对黑人悲惨处境的同情,是
她个人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的许多人和事对她的触动的结果,但这
实际上又同时满足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是美国资
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又如,卢梭创作《忏悔录》和《爱弥尔》这
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个体心灵的自我拷问,是出于纯粹的个人心理
需求,但实则在个体需求下面隐含的是社会普遍的启蒙精神。
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又可以将其分为主
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主导动机是在整个创作过程起着主要作用,
决定着创作方向的动机;非主导动机则是起着从属作用的动机。例
如在商品社会中任何作家进行创作活动时都不免有经济上的考虑,
有时赚钱的目的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一般对于那些比较优
秀的作家来说,赚钱仅仅是从属性的动机,而创作出优秀作品、发挥
较大的社会作用、表现某种思想观点等等才是主导动机。
从动机内容的价值属性来看,又可将其分为积极动机与消极动
机。积极动机指那种指向比较高尚的目标的创作动机,消极动机则
是那些指向较为低级目标的创作动机。例如,追求艺术的完美或表
现社会理想、赞扬美好事物、批判丑恶事物,都属于积极动机;而仅仅 ,
为了赚钱或者表现个人的某些私人情感,如泄私愤之类,就属于消极
动机。
总之创作动机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因素,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
往往是多种动机构成一种“合力”起作用的。
(二)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
创作动机作为作家创作活动的最终意图,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
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如果一位作
家的创作动机或主导动机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独树一帜,那么他势
必极力寻求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手法与技巧;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
机主要不是建构新的创作风格,而仅仅是颠覆传统的创作模式,那么
他就会采用随意书写的方式。前者如中国六朝时期“永明体”诗歌的
开创者们,如法国19世纪中叶的福楼拜以及稍后的左拉;后者如西
方某些提倡“自动写作”与“内心独白”的后现代派小说家。
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是怎样的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例如以商业利益为主导创作动机的
作家所写的作品往往会具有媚俗的特点;一位以探索新的叙事方式
为主导动机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大都会让人“看不懂”;而以移风易俗、
世道人心为己任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则常常以伦理观念的冲突作为
构织情节的主要线索,等等。
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作家出于怎样的目的去从事创
作,也往往会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例如,如果形式上的独创性成为
一位作家创作活动的主导动机,他的作品必然给人以新奇之感,西方
和中国现当代的“先锋派”作家都是如此;如果一位作家出于消遣、游
戏的目的去创作,那么他的作品就往往会呈现轻巧、华艳或清新、精
致的风格,例如北宋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甚至常常会有这样的
情形:一位作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创作,其作品就会产生迥然不同的风
格。还以欧阳修为例,当他填词度曲之时,其创作动机完全是游戏消
遣,所以其词作的风格就华靡艳丽;当他写诗时就大都出于较为严肃
的动机,又比较欣赏李白诗风,其诗作的风格就显得豪迈雄奇;当他
作政论文之时,其动机完全在国计民生,故而其文风就痛快淋漓、说
理透辟。
二、创作冲动 .
什么是创作冲动?以往人们常常将它与创作动机混为一谈,其
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一般说来,创作动机虽然给整个创作过程以
重要影响,但它的最终目标却在创作过程之外:或者是作品风格,或
者是个人利益,或者是社会状况;创作冲动则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
身。创作动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目的,是作家想要通过文学创作
活动获得某种结果的意图;创作冲动则是一股心理驱力,它可以被意
识到,但并不是意识本身,它植根于无意识心理层面。创作动机是一
种理性的东西,它能够脱离创作活动而存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
位作家怀着某种创作动机许多年也没有将其实现为创作行为;创作
冲动则不能离开创作活动而长时间存在下去,它是倏忽而来,倏忽而
去的。
(一)创作冲动的特性
什么是创作冲动?它有怎样的特性?关于这些问题著名哲学家
和诗人宗白华先生曾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1921年的冬天,在一位景慕东方文明的教授夫妇的家里,
过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夜晚;舞阑人散,踏着雪里的蓝光走回的时
候,因着某一种柔情的萦绕,我开始了写诗的冲动,从那时以后,
横亘约摸一年的时光,我常常被一种创造的情调占有着。黄昏
的微步,星夜的默坐,大庭广众的寂寞,时常仿佛听见耳边有一
些无名的音调,把捉不住而呼之欲出。往往是夜里躺在床上熄
了灯,大都会千772,-声归于休息的时候,一颗战栗不寐的心兴奋
着,静寂中感觉到窗外横躺着的大城在喘息,在一种停匀的节奏
中喘息,仿佛一座平波微动的大海,一轮冷月俯临这动极而静的
世界,不禁有许多遥远的思想来袭我的心,似惆怅,又似喜悦。
似觉悟,又似恍惚。无限凄凉之感里,夹着无限热爱之感。似乎
这微渺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
道地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
亲密的接触。我的《流云小诗》,多半是在这样的心情中写出
的①

太多了,贴不下,去参考资料里看吧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