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发明的木鸟
① 鲁班发明了什么‘
在木工工具方面,鲁班发明了锯子、曲尺、墨斗。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在古代兵器方面,他发明了云梯、钩强。在农业机具方面,鲁班发明了石磨。
② 鲁班的木鸟能飞三天吗
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但我认为墨子说得不对,后面再细说。 先说鲁班真的曾经发明过木鸟吗?真的飞了三天吗?那可是人类飞行史最重大的创举呀! 就算达不到“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只要能上天那也不简单。比如“竹蜻蜓”,手一搓就上天,这里面就包含了螺旋桨的原理。再比如滑翔机,这里面包含了现代飞机的升力原理,显然远不是那个时代能发明的。 还有比如风筝,孔明灯,虽然也都是中国古代的飞行器,但春秋战国时代恐怕还不大可能产生。而且那也不是用竹木削成的。 总之,我认为这不过是墨子的寓言罢了,先秦诸子都爱编点寓言,并非真有其事,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哲学思想而已。 墨子在这里不过是用“极巧”和“极拙”做对比,先说最聪明的鲁班爷发明了一个大大超越时代的极高妙的,却毫无用处的木鸟,然后再举了个普通木匠制作的极简单,却很有用处的车辖,两相对比,从而引出了墨子的哲理—— 利于人才叫“巧”,不利于人,哪怕再巧妙,也只能称为“拙”。 而我认为:这道理大错特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恰好就在这儿。 中国人太讲务实,缺少西方人那种浪漫幻想的科学精神。 西方人从古希腊时代就具有一种探索精神,对宇宙奥秘怀有极大的好奇心。 苹国砸在了牛顿头上,要是中国人不过骂一句“他妈的”,但牛顿却把目光从苹果树一直延伸到了月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麦克斯韦研究电磁波的时候,完全想不到它能创造出一个五彩斑烂的信息时代,只是觉得“有趣”。 在西方的专利库中,有许多荒诞的发明创造,令人捧腹大笑,但正是这种疯狂的发明精神开创了工业时代。 就拿无数人倾其一生醉心研究的永动机来说,尽管永远不可能成功,毫无实际用处,但其中有许多精妙构思,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摩擦,克服阻力,这些巧思最终奠定了机械设计原理。 如果当年鲁班真能发明一个能飞的木鸟,就算只是个玩具,但必然含有高超的飞行科学原理,那将是中国的骄傲。 诸子百家是中国人思想最开放的时代,墨子是诸子中唯一的科学家,即使这样,也未能产生纯粹的不计功利的科学探索精神。 孔子对科学探索就更没兴趣了,所谓“子不语力乱怪神”,固然说明孔子对鬼神之类没兴趣,但同时对自然奥秘也没兴趣。孔子只关心人世,人与人的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之类。 孔子学说最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没人再去关心宇宙自然,即使天文观测也只是为了探查上天对天子的旨意,以验证人世吉凶。 当然,中国人在技术上不是没有“巧”,类似鲁班那样的工匠还在继续搞发明,但类似墨子这样的思想家却不屑于探究所谓“奇技淫巧”,所以只有技术,没有科学。 结果是,老大中国越来越老化腐朽,而充满好奇心的欧洲人却永葆活力。 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只看重应用科技,只重直接效益,对那些一时间变不了现钱的基础科研从来舍不得投入,所以至今也获不了一项诺奖。 唉,看来墨子的“利于人谓之巧”大大的错了!
③ 鲁班发明了什么
鲁班的很多发明事迹都是传说
相传他当年发明云梯攻城,但未派往战场采用,而被墨子于模拟战打败。传说他发明了滑翔机,使人可以在空中掠过城墙。据说中国锯子、墨斗、钩强、曲尺(弯尺)、古代大门扇上用来装饰及敲门铺首也是鲁班发明的。
云梯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公输般,公输般曾为楚王造云梯,由3部分构成:车轮、梯身和梯顶,底部的车轮可令云梯自由移动,梯顶端装有钩,可保护云梯免遭破坏。
④ 鲁班造了个会飞的木鸟,动力是什么
弹簧的张力。
传动翅膀振动
跟我们小时候玩的铁蛤蟆一样。拧几圈它就自己向前跳的那种。
望采纳,谢谢!
⑤ 鲁班制作的木鸟能飞是真的吗
呃,我还以为是看了十全九美呢。木鸟不是真的能飞,民间有太多关于鲁班的传说,据说在当时有两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都出自于他手,例如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拒”等,在那个时代,那种制作技术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的水平,所以后人便把他神化啦,不过他确实是当时很出名的匠人,我们现在还称鲁班为著名的工程家咯。古书还有记载过墨子,说他曾领着他的学生,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制作了一只会飞的大木鸟,我想应该是类似现在滑翔机那样子的东西吧,据说是真的可以凭借风的动力又或是各方面的原因上升到了空中,虽然只是飞了一小会,但人们依然称赞其了不起,因为在当时,那已经是很高水平的表现了,古书上记载的名字是木鸢,但体积应该是比较庞大的吧,嘿嘿,现已经无从得知。。。
⑥ 《墨子·鲁问篇》中如何描述鲁班制造木鸟
《墨子·鲁问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说的是鲁班造出的木鸟能乘风力飞翔,三天不会降落。
⑦ 鲁班有哪些发明
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约卒于公元前444年左右。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般输、鲁般。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时期科学家。
鲁班应称作公输般,因为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出身于手工业家庭,所以从小便受到熏陶,跟随家里人参加各种建筑工程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之一,也是相传有许多发明创造的大发明家。从古至今两千多年来,他一直被土木建筑工匠们尊奉为祖师。
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在公元前450年左右,他来到楚国,开始帮楚国制造进攻型的武器。他曾创制出云梯和钩强用以攻打宋国,但是被墨子及时地制止了。后来在墨子的劝说下,鲁班开始专门从事制造一些实用的生产生活工具,造福于人民。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据《物原》、《古史考》等很多古籍记载,木工所使用的不少工具都是他创造的。像曲尺(也称矩),就是鲁班发明的,所有又叫做“鲁班尺”。还有墨斗、刨、钻、凿子、锯、铲子等器具,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做的锁,机关于内里,表面看不出痕迹,必须要有配置好的钥匙才能打开。《墨子·鲁问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说的是鲁班造出的木鸟能乘风力飞翔,三天不会降落。另传说鲁班还制造过一种机动的木车马,这部机械由木人驾驭,内置机关,可以自由任意行走。后世的许多科学家,都受其影响,努力的探索过其中的奥妙。
鲁班还发明过不少的农机器具,先进的农业工具是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世本》和《物原·器原》记载他制作了石础、砻、磨、碾子等当时很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
古代民间还传说他曾主持造过桥梁,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人们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雨伞。
当然,有些关于鲁班的传说未免夸张,可能与史实有些出入。可是这些有关他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我国从古至今一代代充满智慧的劳动者的故事。
⑧ 鲁班发明了什么,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发明“刨”
在鲁班以前,木匠仅用斧子和刀来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结果既使干得很好,也难也令人满意。后来鲁班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制造出来的表面越平,干起来也越容易。这样,这种刨逐渐地从鲁班的实践中加以演变,最初用较薄的斧刀片,后来用一个刀片固定到一块木头上再横穿以手柄,最后刀片固定到木槽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刨。鲁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发明家,前启发了她的丈夫。当鲁班刨平木料时,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一端握住粗糙的厚板。由于她还要尽其它的义务,做这样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为刨木工作台发明了一个木槽以抵住鲁班刨木撞击的压力,使刨木成为可由一个人来干的工作。由她发明的木槽被称为班妻。
墨 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尺 子
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锯对于锯的发明鲁班是非常重视的。或是受一片齿形边的草叶割 破了手指的启发,或是看到一只蟋蟀用其锋利的牙齿切割并吃掉食物而离去。不管怎样,多数描述如下。鲁班和工匠们遇到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砍伐大量的木材。一连砍伐几天,他们都已筋疲力尽,所用的斧头也钝了。这时,鲁班忽被一片草叶割破了手指,他当即想:照这样子做成个工具砍伐木材定是个好办法。他选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边缘砍了一行牙齿。这个新锯很容易锯断树皮,当他来回横锯此树时,软的竹齿很快就磨光了。然而这却证明了锯可断木的原理。于是鲁班放下手中活去铁匠那里,让他准备一块象斧头一样硬和锋利的铁板,然后弄成齿形。鲁班有了这个人工制做的第一个锯片,将其用在一个木屋架上,便可准确而不费力地切割木材。
栓
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栓。在古代,人们所使用的栓被制成鱼的形状挂在门上。Needham指出,鲁班用形状象捣棒钥匙取代了这些栓,这决定于准确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鲁班的技艺就能制造这样一个装置,而且据说,他还发明了"锁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许多锁中。鲁班的另一些发明的标志是钻头、楔、辘轳、铲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发明,当时是鲁班看到一位老妇人在使用捣捶和臼时费了很大力气。他反复考虑后,做了两块厚石头片切成圆柱,然后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将麦子和米置于其间,当上面的圆柱转动时,粉末(或面粉)便出来了。
伞
这项发明最终一句话归于鲁班的妻子。在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围绕着他的四邻建造了许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让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自由地外出活动。鲁班的妻子这时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制成了一个重量轻的竹亭子且带油纸--这当然就是雨伞。他的妻子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
鲁 班 庙
为纪念这位建筑圣人而建。香港的鲁班庙坐落于香港岛Kennedy Town之上的青莲台,是宝龙台延伸取道的阶梯。每年举行一次鲁班节,这时建筑者和施工者皆来供奉祭品。此庙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在有十位工匠要求庆祝鲁班诞辰的鼓动下,人们提出要在十九世纪末在香港为其建庙的计划。他们设想,如果征集到整个建筑工人25%的人捐款使建筑业的每个人能记住并纪念圣人的生日,将是一个好主意。一位李先生被他们的热心所感动,在西区捐出一块地,此后又经过一段时间,收集了足够的资金,终于在光绪十年将庙建成。此庙和所形成的联合会即称为"广悦堂"接着,出现了一点麻烦。李先生的儿子本要将此地卖给 HopHing 公司,因为他父亲已将鲁班庙的地段捐赠而没能实现。幸巧,HopHing公司很同情鲁班的追随者,最后又为“广悦堂”捐出了一附加地段,并请来一位建筑师为此段画出新的规划图。此庙重建了一段时间,现今的这个庙是Chin Chin公司于1927年建造的。与这庙邻接的会议厅是由委员会成员捐款于1950建造的。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香港建筑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并没有忘记古老的传统和历史。每年在炙热潮湿的季节,都庆祝鲁班节,所有的建筑工地都停工,以便工人们可以参加庆祝活动。
神 话 传 说
民间流传有许多鲁班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普通的凡人来说几乎是难以置信的,但读起来又是很有趣的。历经久远的演变过程,其中少量的故事可能是真的,而其余那些显然都是虚构的。许多故事是由建造工地的工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是一个从可能的和可信的到难以置信的幻觉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墨翟经常出现在鲁班的故事中。一天,一位工匠发明了一只木鸟(风筝),木鸟高高地升入天空并高高地留在天空三天。墨翟说,“你造这只木鸟的功绩是不能与一位工匠制做一个车轴销子相比较的。在很短的时间里,工匠砍出一片木头,虽然仅三英尺,但能载动至少50担(大约3吨)的重负。的确,任何对人们有益的成就才可说成是灵巧的,而任何无益的则是笨拙的”。据说,这种论点使鲁班献身于他的生活,服务于人们,制造有用的东西。这段历史还有第二种描述,这也许是学者们对工匠能力的妒忌:墨翟根据这种模型,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个风筝,却在其放飞的第一天折毁。当他的诌媚追随者奉承他时,他说:“这和做木制牛轭栓一样不明智。”
鲁班的另外一个故事也与思想家墨翟有关。楚惠王是个最有权的人,他准备与邻国宋国作战。他委托鲁班设计火炮“登城云梯”,用以攀登宋国首府的防御区。这时墨翟前来用聪明的言词和诚心,试图劝阻惠王放弃其意图。惠王犹豫不决。为了说服他的论点,墨翟不得不作一次模拟的交战,反击鲁班和他的器械,最后,以他第九次反击抵制了鲁班。于是惠王终于同意放弃他的追求。有一位本领不高的建造者在设计一座喇嘛庙的屋顶时结构不成比例。工程进展中这个差错便暴露出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工程差错,急得他只想自杀。他下决心这样做以后,便到工地食堂去进最后一餐,去后他发现做饭的厨师换了人,菜也做得不可口。当他抱怨这位厨师时,得到的唯一回答是:“加重盐”。这句话在他脑子里反复出现多次以后,这位建造者发出了一句音同而字不同的声音:“加重檐”。于是他的建造上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位元朝皇帝想建一处新奇的避署房屋。他找了一位建造者并命他一定要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样式,否则将被处死。这位建造者凭空想出了许多方案,却没有一个能符合要求。绝望之中他来到一个茶馆里。发现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老翁。这位老人拿了一只极稀有的空鸟笼。这位建造者立即觉得,这只鸟笼正好提供了他要他寻找的设计基础。他提出要买这只鸟笼,但出任何高价这位老翁都不卖,后来老翁就离开了茶馆。失望地返回家里,却惊喜地发现那只鸟笼已被老翁留在他的家中并提供了鸟笼的装配图。这位老翁就是他在茶馆见到的那位。第二天这座新奇的避暑房屋即开始动了工。这位老翁就是鲁班。
在很多这样的故事中,鲁班都被描写成一位慈善的强者,能够帮助那些危难中的人们。上梁的时候,人们按惯例是用带有福字的红布装饰横穿房了的主梁。这是由于一位砖工人和工匠在建造一所新房子时,错量了主梁的尺寸,并发现他们所建造的梁比所要求的尺寸短了一英尺。正当他们 发愁这个难题时,一位老工匠凑过来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说:“把梁砍成两半,我来为你们安装”。他们照着他的说法做了,于是老人登上梯子安装了此梁的每半个,在中间留出一个空当,并用一块印有福字的红绸填放其中。没有人能看出这根梁是分开的。工匠和砌砖的工人们看到这个新装法都很高兴,当他们转身向这个老人道谢时,鲁班已经不见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做细木工所制的物品时要格外的精心,否则时间和木料都会被浪费掉。
在建造东宫的时候,有一位老工匠想求一份活干,可工头说他年龄太大了,无法爬到所要工作的高处。这位老者说他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时,另一位工人劝说工头留下这位老者和他们一起干活。老人留在那里,二周之内他做的所有事情只是制作出了许多不规则和不整齐的楔子。这些楔子显然是根本没有用的,有些人甚至拿着它当了柴禾。到了装配所有梁和柱的时候,工人们根本没有遇到连接上的困难。后来一位工人拿起鲁班的楔子,发现每个连接物的空间都接得很好,一个接一个,鲁班所有的楔子都用在宫殿的建造中了。这位老人从此很受人尊敬。
鲁班的神灵一直永存在工作之中,并活在从事建筑工业的人们心中,建筑业将继续庆祝他的生日,整个社会都感激鲁班。他为人类创立了许多建筑技巧方面的技术
⑨ 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木鸟
木鸟不是真的能飞,民间有太多关于鲁班的传说,据说在当时有两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都出自于他手,例如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拒”等,在那个时代,那种制作技术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的水平,所以后人便把他神化啦,不过他确实是当时很出名的匠人,我们现在还称鲁班为著名的工程家咯。古书还有记载过墨子,说他曾领着他的学生,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制作了一只会飞的大木鸟,我想应该是类似现在滑翔机那样子的东西吧,据说是真的可以凭借风的动力又或是各方面的原因上升到了空中,虽然只是飞了一小会,但人们依然称赞其了不起,因为在当时,那已经是很高水平的表现了,古书上记载的名字是木鸢,但体积应该是比较庞大的吧,嘿嘿,现已经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