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cdp发明

cdp发明

发布时间: 2020-11-25 12:22:36

❶ 怎样测量地震的中心点在哪啊

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seismograph),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公元132年,在京师(河南洛阳)盛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太史令张衡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观测到发生地震的时间和方位。但也有人不相信,认为地震发生在几百里以外,人怎么能测出来呢?这不成"决胜千里之外"了吗?

张衡生于公元78年,死于139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张衡发明的仪器叫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造而成,圆径达八尺,外形像个酒樽,机关装在樽内,外面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各设置一条龙,每条龙嘴里含有一个小铜球,地上对准龙嘴各蹲着一个铜蛤蟆,昂头张口,当任何一个方位的地方发生了较强的地震时,传来的地震波会使樽内相应的机关发生变动,从而触动龙头的杠杆,使处在那个方位的龙嘴张开,龙嘴里含着的小铜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里,发出"铛铛" 的响声,这样观测人员就知道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3月1日,这台地动仪西方的龙嘴张开了,铜球"铛"的一声落到蛤蟆嘴里,测知洛阳以西发生地震。但由于洛阳没有感到震动,所以很多人议论纷纷,说这台仪器不准。几天以后,信使飞马来报,距离洛阳以西一千多里的陇西 (甘肃东南部)发生了大地震,这才使朝廷内外"皆服其妙"。

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晚了1700多年。

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1930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我国地震台由一个发展到几百个,目前已拥有全国基本台网,大地震速报台网,都可以由地震仪记录下来,并报送到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使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❷ cdp技术是哪位地球物理学家发明的

需要说明的是地球物理学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从好多学校介绍看其实课程是差不多的,这俩专业其实都是地球物理。。

❸ ibm x3650 m2 服务器光驱读不到光盘,但能读到U盘,刻录一个光盘,一个U盘,都是win08.

光驱的问题大些,这一类问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❹ 随身听cd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随身听CD机1982年发明的。

虽然索尼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CD机,但由于价格实在是太过昂贵,很少人能负担的起。1983年其他公司相继推出CD机,形势一片叫好,但这只是暂时的。大多数人都还是沉溺于黑胶的世界。直到1984年,索尼出了一款便携式CD机,成功进入了CD机流行时代。现在,生产CD机的越来越少了。

❺ 爱迪生发明电声技术之后的100多年里,唱片技术有了什么进步

爱迪生发明电声技术之后的100多年里,唱片技术每隔25年就有一次大的技术革新。从圆筒方式进入圆盘唱片,到电气式唱盘的登场,再进入LP唱片,再从单音进入立体声。在第100年里,数字音频技术产生了。至1982年10月1日,SONY又推出了第一台CD机CDP—101。

❻ CD机是谁发明的

CD机是索尼公司发明的。

虽然索尼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CD机,但由于价格实在是太过昂贵,很少人能版负担的起。1983年其他权公司相继推出CD机,形势一片叫好,但这只是暂时的。大多数人都还是沉溺于黑胶的世界。直到1984年,索尼出了一款便携式CD机,才成功进入了CD机流行时代。现在,生产CD机的越来越少了。

❼ 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要素配置失衡和政策惯性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原因主要指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要素配置失衡。首先,在自然因素方面,城镇和农村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但农村受到的影响要多于城镇,自然条件对农村的诸多生产、生活要素(地、气候、粮食、森林等)都有直接或决定性的影响。

而城镇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程度要少一点,具有夭然整合自然优势、规避劣势、为我所用的优越条件。农村的产业基础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自然条件,而城镇的产业基础是第二、第三产业,其受技术、资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影响更大,某些行业已经突破了自然因素的限制。

其次,在历史方面,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发展薄弱的地区,与城镇有着显著的发展差距,即使富庶的江南地区城镇发展水平和质量均优于其农村地区。城镇作为囯家政治、经济、文化统治中心,具有天然的发展要素吸纳力和聚合力。

最后从现实来看,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囯农村地区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农业、农民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形态基本面仍然未能根本改变,农村吸引要素资源差、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低的状态未能根本扭转。而城镇的产业发展快速、产业体系健全、要素聚合和吸纳能力不断増强、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不断提高。

政策惯性是城乡不平衡发展的主观原因。它是政府政策无法及时收敛和转向的表现,是已有政策的继续延伸。我国长期实行农村支持城镇、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使得城乡不平衡发展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即使实施了城镇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政策,但受政策惯性及其他因素影响,地方政府把发展的重心还是放在城镇,城镇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还是远高于农村地区,优势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仍以城镇为中心进行布局,农村地区投入虽高于政策转向之前,但仍然呈现要素供给短缺状态。

2、地域优劣势差异和政策引导效应差异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无论是我囯东部、中部、西部的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还是以省域、市域、县域间的区际、区内发展不平衡都是地域城优劣势差异和政策力度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国各区域存在较大的地域优劣势差异,东部地区具有天然的市场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等众多优势,而劣势通过优势的带动和弥补呈现减弱的趋势。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优势更少,劣势更多。除具备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外,其市场、产业、区位、人才、科技、堿市发展总体上处于劣势地位均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省域、市城、县域问区际、区内发展不平衡也是地域优劣势差异的结果。东部省、市、县与中、西部省、市、县相比,东部地域综合优势明显,以县域为例,2017年全国百强县前10强东部地区占据9席,中部地区1席,西部地区无一县市入围。

同一省域、市域、县域区内地域优劣势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山东省为例,2015年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GDP总量均在6000亿以上,位居前3甲,而莱芜还未突破1000亿,仅有755亿元。究其原因,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具有天然的区位、市场、人才、科技等优势。

仅以企业为例,海尔集团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锦集团、青岛世纪瑞丰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囯知名企业就位于青岛,这不仅为青岛市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而且让青岛具备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这是莱芜市暂时无法具备和超越的。

其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政府引导效应差异。西部大开放战略实施之前,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力度重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支持东部发展是其区域发展政策核心。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囯家政策逐步往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倾斜,政策力度重心也发生了转移。

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岀台各种优惠政策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东部地区各类发展要素进入中、西部寻找发展机遇。然而中、西部社会生产、生活的要素资源仍然流向东部地区,使得中、西部省区、市、县的发展缺乏要素支撑,陷入了发展要素缺失与失衡的困境。

3、结构不合理和要素配置不合理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

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核心问题是结构及其要素配置问题,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农业内部、工业内部、服务业内部结构及要素配置不合理,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首先,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以及农业内部、工业内部、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偏大、工业能力不强、服务业比重依然较低,还未形成“321”的产业结构,尤其作为现代化标志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问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仍需构建。

二是农业内部、工业内部、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内部不平衡体现在传统农业重,新型农业轻。全国农业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仍然弱小。农业科技贡献率在56.7%左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70%的水平。

工业内部不平衡表现在传统工业重,新兴工业轻。传统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仍占主体地位,新兴工业占比近年来虽有一定上升,但绝对值仍然偏低,全国大部分工业产能都集中在传统门类。而传统工业门类的产能又集中在煤炭、电力、钢铁等过剩领域。

服务业内部不平衡体现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比过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过低。我囯正处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向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过渡时期,然而劳动密集型服务比重减少的同时,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并没有实现较快增长。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向高端进阶的保障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要素配置不合理也是产业结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一是要素配置在产业间不合理。我国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主要配置在第二产业及社会高盈利行业,而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农业的要素配置一直处于低洼状态,农业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发展人才配置、农业现代信息化建设等要素配置不足,致使农业发展的压力都集中在农民以及县乡两级的政府身上。

二是要素配置在产业内部也不合理。农业内部要素资源集中于林牧渔业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兴业态和新兴群体,而传统种植业要素投入下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难度加大。工业内部要素资源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及建筑业,新兴工业产业要素资源投入虽增长较快,但行业及地方差异较大。

服务业要素资源向垄断行业、新兴行业、盈利高的行业集中,传统行业由于其市场竟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替代性高的影响,获得要素资源投入能力在下降。

4、市场体系不完善和利润差异导致行业发展不平衡

垄断行业与一般竟争性行业、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发展的不平衡,究其本质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完善和行业利润差异造成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完善,主要是指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还存在诸多问题。

以囯有企业为主体的垄断行业,依靠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而且使垄断收益部门化,这使得囯有企业的产权主体——人民不能和垄断部门人员样共享垄断成果。而且大量的要素资源集中配置在垄断行业,挤占了一般竞争性行业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空间,使得一般性竟争行业的投资、收益下降。

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由于行业利润的差异,要素资源也逐渐流向新兴行业,致使传统行业竞争压力増加,业务量萎缩,面临招工难、产品价值实现难、融资难等多重难。新兴行业、电子商务业给实体店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

如今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全方位冲击实际门店。2017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全囯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较2016年的12.6%同比提高3.4%。

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有138家百货店关闭262家超市关闭6209家体育品牌店市场关闭。虽说电子商务不是传统实体店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但新兴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挤压已经显现。

(7)cdp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

1、城乡发展不平衡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突岀的表现。不仅我囯城镇发展的质量、速度、规模以及支撑城镇发展的诸多要素都与农村不平衡,而且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均远高于农村居民。造成了我国城镇及城镇居民的获得感高于农村和农村居民。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以2016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2。这充分说明我囯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仍然较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的住房补贴、福利、红利、兼职收入,以及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城市交通等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等隐性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较大。

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也表现在产业发展上。当前我国的优势产业大多都集中在城镇,而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农村发展质量低、速度慢,农业发展缓慢、科技水平不高,工业占比小而且以地域性的资源性、能源性的初级产品开发为主,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境污染严重,第三产业一直发展滞后供给短缺或质量较低的状态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最后,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公共服务不平衡。公务服务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平衡。城镇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网络设施、各类市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服务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短缺。

城镇政府有较强的公共服务财政能力、技术能力、人才服务能力、社会保障能力。而乡镇政府、农村村委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保障能力差。

2、区域发展不平衡

空间地域区际、区内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又一表现。首先,空间地域区际不平衡表现东、中、西部和省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展总量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市场、产业、人才、科技、制度等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虽近几年,以西藏、重庆、江西和贵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持续发力,GDP增速分别为11.5%、10.7%和10.5%,继续以两位数领跑,然而GDP总量仍在全国15位之后。

省区间发展不平衡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化。2016年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仍保持中国经济总量前三的强势地位,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垫底。

其次,空间区内发展不平衡表现同一区域内各部分发展不协调或失衡的现象。这不仅包括东部内、中部内、西部内各组成省份之间不平衡,而且还表现在省域内、市区内、县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同的不平衡。

以省域内不平衡为例,2016年东部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GDP总量占据前三,均在8000亿上。而河源市、汕尾市、云浮市GDP总量还未突破千亿大关。

中部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经济总量在3000亿以上,而湘西州、张家界市CDP总量还未突破600亿。西部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GDP总量排名前三,均在1600亿以上,而黔西南州、铜仁市、安顺市还未突破千亿大关。

3、产业发展不平衡

产业发展不平衡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发屐不协调或者失衡的现象。表现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同以及农业内部、工业内部、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首先,全囯产业结枃仍呈现出农业偏大、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不平衡矛盾,还未形成“321”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和困难较大。

农业发展不充分,机械化发展和应用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工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工业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建材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育不全。以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不大。

其次,农业内部、工业内部、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产值与地位不平衡。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逐渐上升,但仍然偏低,其中林业产值甚至呈下降趋势。经济作物的产值还只占30%左右。

而工业内部,轻工业与重工业之同、基础工业与高科技工业之间均不平衡,我国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出口工业产品仍以服装、玩具、手表、鞋帽等日用品为主,不仅附加值低,国际市场上竟争力也不强。而以精密电子仪器、机床、石油化工、汽车等重工业产品质量和科技水平不高,不能成为“拳头”产品,难以形成出口优势。

以冶金、石油、煤炭、电力、化学、材料、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资料部门水平薄弱,不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低,而且面临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双重”困难。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由于基础工业薄弱、人才不足、系统性的创新和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一时还难以占领工业部门的制高点。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也不平衡,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新兴部门在产值比重、就业比重、投资比重呈现不平衡加深的趋势,传统服务业部门产值比重和就业吸纳能力、投资比重降低,产品价值实现难度加大,而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和投资比重增大,但就业吸纳能力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

4、行业发展不平衡

垄断行业与一般竟争性行业、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之间以及垄断行业内部、传统行业内部、新兴行业内部发展不协调是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首先,垄断行业与一般竟争性行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国有商业银行、石油、移动通讯、电力、烟草、航空运输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自1996年以来,中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明显,平均年均扩张速度达到43%。银行业、航空运输、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的行业工资极值是农林牧渔业、餐饮业、纺织业的6倍左右。

其次,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传统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以棉纺织、制鞋、制衣、光学、机械制造业等为代表。当前,传统行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人才流失、设施设备老化、企业负担重、市场竟争加剧等多重风险,不仅发展缓慢,而且举步维艰。

而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部门和行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兴部门为主。具有科技含量髙、信息化程度高、发展精细化的特征,是技术革命的典型代表。

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具有巨大可观的市场效益。对传统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挤占了传统行业及其劳动者的市场、就业空间,加剧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矛盾,形成了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的不平衡状态。

最后,垄断行业内部、传统行业内部、新兴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的发展,是行业内各企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或失衡现象。以垄断行业——银行业为例,2016年末,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总额241372.65亿元,实现净利润2791.06亿元。

同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1.7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银行100强第1名。其利润占银行业总利润的16.9%。中国建设银行、中囯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利润占银行业总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3.8%、11.2%、11.2%,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利润总额已占据银行业利润的半壁江山。

❽ cd播放机 最早是哪个公司发明的

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同时也是索尼生产的第一台CD播放器诞生了,它就是回Sony's CDP-101,由于这台播答放器是采用二进制编码来记录声音,所以型号中的“101”就取自二进制数字0、1的组合,101即是5,也表示CDP-101是Sony的中级产品,当时售价为900美元.

❾ 世界第一张光盘叫什么

Russell这位物理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光盘.

sony公司制作了第一张光盘

1976年,Sony开始与飞利浦合作进行激光视盘()的商品化,这是一种直径同LP唱片一样的30cm大型光盘。同年,Sony在内部利用PCM-1数字磁带录音机的雏形在LD技术基础上制作了一张光盘,可能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数字音频唱片”。但当时的播放效果非常差,Sony通过研究决定了数字音频光盘的开发战略,其中两项决策非常关键:不再借用视频格式,将数字音频信号直接记录在专用光盘中;引入纠错技术,改善光盘的播放质量。
1978年,与其他厂家纷纷在LP基础上开放数字音频唱片不同,飞利浦公司研制出了ALP(Audio Long Play)唱片,其直径只有11.5cm,可以轻松地放进口袋里或汽车音响中。
1977年8月开始,Sony与飞利浦开始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随后,确定了16Bit量化、44.1kHz采样和12cm直径的规格,后一个规格的确定非常有趣,时任Sony公司副社长的大贺典雄是音乐家,他认为“如果一张唱片还难以放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用户是不会接受的”,因此,CD唱片74分42秒(12cm)的播放规格得以确认。
1980年6月,Sony与飞利浦向由29家公司成立的DAD(数字音频光盘)会议提交了CD(Compact Disk,小型产品数字音频)系统的方案。1981年4月,DAD会议决定CD系统和日本Victor公司提出的经典式并类为国际统一规格,卡拉杨对CD方案给予了全力支持。
为了迅速将CD产品化,研发人员列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清单,竟然有200多条。1981年秋季,Sony的CD试制机面世,采用了半导体激光光头、专用LSI,但体积相当庞大。1982年8月,两家公司才选定聚碳酸酯作为盘片材料,这时离正式上市只有两个月。
1982年8月31日,Sony、CBS Sony唱片、飞利浦和宝利金四家公司在东京联合展开新闻发布会,宣布CD系统及软件上市。同年10月1日,Sony推出了第一台CD播放机CDP-101,宣告了光盘时代的到来。到年底,一共有100多种CD唱片上市,CD成了数字音频唱片的事实标准。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