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发明
A. 你知道中国的八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吗
精神上的四大发明。这就是太 1 监、小脚、八股、大 1辫 1 子物质的四大发明,也就是在我们头脑中生根发芽的、平时津津乐道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1药、指南针。
B.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应该更多,最起码是八大发明,造低术、印刷术、火药、指
四大发明的评定由来已久,这四大发明都是对人类文化的进步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是无可替代的。而瓷器、丝绸虽然也中国发明,但在国外有同样功能的替代品,军事兵法和武术在各国也历史上也都有不同的著述。因此,将后四者与四大发明想比肩还是够不上的。
C. 中国的治水名人
中国历史上的治水名人有很多,简单列举几个:
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
2、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
3、西门豹 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
5、王景(约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
D. 中国历朝历代的先后顺序排列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夏朝大约是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这是中国古代第1个朝代,夏朝之后商朝紧随其后,商朝有一个皇帝是非常出名的,其名商纣王,有一个爱妃妲己,据说商纣王为了讨爱妃开心,用各种惩罚制度惩罚别人,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到现在有各种版本的,如今的妲己已经被传成了狐妖。
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统一了三国,秦朝有很多的神奇故事,像孟姜女哭倒长城,还有一些被挖掘了出来的古迹,秦时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到如今都没有全部挖掘。
从近代到现代,中国历史经历的东西太多了,流传的神话和事迹也是数不胜数,5000年的历史,5000年的文化。
E. 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历史发展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
秦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
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如在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
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
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广陵吾老传》中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说明茶已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文学家王心鉴作《咏茶叶》一诗称: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君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明代顾炎武的《日 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因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
最古老的茶叶:
201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证实,从陕西汉阳陵出土的植物样品为古代茶叶,这些茶叶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近日,汉阳陵出土的茶叶又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
茶叶对外传播: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中国。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作品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中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中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某家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中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1833年,沙俄来访中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中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中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中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中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中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中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中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3年,中国茶工、汉家刘氏茶坊29代传人,将中国的种茶技术传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1900年刘茶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中国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中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5)中国八大发明扩展阅读:
挑选茶叶,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也讲究“望、闻、问、切”,需要一定的茶叶知识。以下给各位茶友介绍一下茶叶的鉴别方法,帮助你挑选到好茶。首先,要规避以下4点。
忌买“茶名”
有的茶叶市场上,到处有名优茶,凡乌龙类即“铁观音、或大红袍”,凡扁炒青即“龙井”,其实就是利用茶小白对茶认识不够全面,用一些出名的茶来吸引茶友,让茶友觉得一定是好茶。之前小叶子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包装上写的是小青柑,但打开却是大红柑。所以提醒各位茶友, 买茶要清醒。
忌买“包装”
忌买“包装”的意思是不要看包装来买茶叶。很多茶友看到茶叶包装颜值高,就忍不住想买。有的茶叶包装很华丽,但品质并不好。所以要提醒各位茶友,如果想买到自己喜欢的好茶,茶质最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包装漂亮。
忌买“大全”
有的商家会把各类茶叶整合包装出售,让茶友觉得一次性可以品这么多好茶,很划算,但这时也需要提高警惕,因为有的是把品质不佳的茶也整合包装,命名为“五大名茶或八大名茶”等。所以茶友若想品全各类名茶,得留心寻找。
忌买“地名”
到茶乡,尤其是旅游景点,会有很多卖茶叶的商铺,这时也要仔细挑选,因为有的商家会利用“茶乡”这个点来“炒作”,让茶友误认为,茶乡的茶肯定都是好茶,可是好茶除了要有好的生态环境,还要有精细的制作工艺,所以买茶时,茶友们要学会辨别。避免挑到以次充好、或价格不实的茶叶。
F.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经济危机
以下是几种解释
1949~1957 过渡时期 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1962 大跃进时期 任务是实现15年之内赶上英美。
1963~1965 调整时期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6~1976 文革时期 全面内乱
1976~2000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明显发展,到1954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195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都明显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这一时期,左倾错误在党内泛滥,加着苏联的背信弃义,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严重,党内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1976-2000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其实,在史学界还有一种分法:1949-1954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进的时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来自搜搜问问 望采纳
G. 中国有几大菜系
八大菜系: 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1) 济南风味是鲁菜的主体,在山东境内影响极大。这个派系的菜讲究实惠,风格浓重、浑厚,清香、鲜嫩。
(2)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重庆,以麻、辣、鲜、香为特色。原料多选山珍、江鲜、野蔬和畜禽。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3) 粤菜也叫广东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粤菜也是中国菜在在国外认可度最高的菜系品种,在国外的餐厅也是多以粤菜为主,粤菜在国际上是与法国大餐齐名的一大菜系。粤菜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清单和鲜嫩,对于食物的本味追求很高。粤菜的这种追求非常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科学的饮食文化。
(4) 闽菜起源于福建省,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长于烹饪海鲜,味道注重清鲜、酸、甜、咸、香,在宴席中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时令青菜,取“清菜”之意。其中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但也根据地域分为漳州菜、厦门菜、泉州菜四种类型。
(5) 苏菜或扬菜即江苏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一般认为苏菜内部分为四大派系:
金陵菜,来于南京,制作精细,口味平和。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涝,构杞头,马兰头)和“早春四野”(芥菜,马兰头,芦篙,野蒜)驰名。
淮扬菜,来于扬州,淮安和镇江,讲究选料和刀工,口味清淡,擅长制汤。
苏锡菜,来于苏州,无锡和常州,常用酒糟调味,擅长各类水产,口味偏甜。
徐海菜,来于徐州和连云港,口味较重,擅长海产和蔬菜。
(6)浙菜起源于素有“鱼米之乡”的浙江,由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大地方特色菜系组成,用料广泛,追求原料的极致新鲜,因其资源丰富,故,很多菜都是现取现做。 浙菜中杭帮菜重视其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禽、畜、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
温州菜素以“东瓯名镇”著称,也称“瓯菜”,匝菜则以海鲜人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都自成一体,别具一格。而金华菜则是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烹调方法,以烧、蒸、炖、煨、炸为主。
(7) 湘菜即湖南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的特点是注重刀工、调味,尤以酸辣菜和腊制品著称,烹饪技法擅长煨、蒸、煎、炖、溜、炒等。湘菜又可分为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方流派。
(8) 徽菜起源于安徽省,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因为安徽人喜爱常年饮茶,所以徽菜一般油大,所谓重油、重色、重火工,芡重,色深,味浓。同时由于安徽多山多水,徽菜以烹饪山珍水产见长,根据地域不同一般又分为沿江菜、沿淮菜和徽州菜三个子菜系。
(7)中国八大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
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粤菜、淮扬菜、川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H. 中国八大菜系是谁发明的
在宋代的时候,中国各地的饮食已经有了区别。在当时,中国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
到了清代的时候,当时辣椒从南美经过印度,从西藏传入中国,首先引进辣椒的就是四川。清代中期的时候,川菜已经形成,到了清末就成为四大菜系之一了。鲁菜也属于京式菜系,因为鲁菜影响力大于北京菜系,所以往往用鲁菜代表京式菜系。苏式菜系绝大部分是在淮扬地区,所有苏式菜系也称为淮扬菜。于是就形成了京(鲁)、苏(淮扬)、广(粤)、川四大菜系。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所以说 八大菜系是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I. 中国十五年来的变化
祖国,我为你骄傲
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我知道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欢乐和幸福都与祖国母亲的安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感到身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是多么的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土,有着有口皆碑的中华文化,有着饮誉海外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壮丽的北京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还有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着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坚强不屈的身躯。 为了祖国的光明和富强,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挣脱铁链,获得新生;又有多少爱国志士,与祖国同甘苦共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则”曾是先辈们的豪言壮语,面对破碎的河山,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耳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股发自内心的呼喊:祖国,我为你骄傲。
五十多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祖国,我真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早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我要深情地说一声:祖国,我为你骄傲!
J. 世界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菜的合称,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 ,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1简介编辑
八大菜系
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川、鲁、粤、苏[1]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1]
中国人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经历代名厨传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除影响较大的鲁菜(山东)、川菜(四川)、粤菜(广东)、苏菜(江苏)、闽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1]八大菜系外,还有药膳(鲁菜系的起源)、东北菜(东北)、赣菜(江西)、京菜(北京)、津菜(天津),豫菜(河南)冀菜(河北)、鄂菜(湖北)、本帮菜(上海)、客家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传统特色烹饪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