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生命是被创造的吗

生命是被创造的吗

发布时间: 2020-11-25 18:01:08

A. 人类是被高等生命制造出来的吗

在宇宙中有没有或有多少像地球这样的天体。地球上的有机分子不是从天外飞来的,而是本身具备的,作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水和氧等物质在地球的胚胎中也大量存在。那么,重要的就是引起这些有机物发生演变的外部条件,即来自太阳的光热条件,它是使地球有机物演变进化成生命物质的外界条件。也就是说,因为地球具有了有机物和太阳光热这两个条件也就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这样我们只要探索一下宇宙中有没有类似地球——太阳这样的行星、恒星系统。据研究,在银河系内大约有1%与太阳同类型的恒星,其中至少有10%的恒星带有行星,也就是有1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带有行星。那么在这1亿颗行星中,有没有与地球的内外条件完全一致的行星?实际上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就有无数个。按概率理论来讲,我们可以认为宇宙中除地球外,肯定还有与地球相同或相似的天体,也就是说宇宙中肯定存在像地球这样有生命的星球,只是我们彼此都未发现对方而已。
那么,在广袤的宇宙中彼此联络的最好办法又是什么呢?以人类的智慧和科技水平来说,最好的手段就是电磁波通讯。人类目前使用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很微弱的来自太空的信号,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信号带有高级智能生物的信息。另一个办法是,把代表地球特征的符号编译成“密码”,制成“地球名片”,用电磁波向外空发射。如果外星人的智慧与人类差不多,他们就有机会收到并破译出我们信号的内容,然后他们再向地球发射信号。但是,即使由离我们最近的与太阳完全相同类型的恒星发射电磁波,到达地球也得
4.38光年。假设这个恒星有行星,行星上有高智能生命,他们收到信号并反馈信息,一个来回就得
8.76光年。因此,人类要与他们相见几乎是不可能的。
宇宙中的生命是否只有地球上这唯一的一种?地球上的生命物质的特点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有机物,以氧作为新陈代谢的交换物质,水是形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具备这些条件后,在合适的温度下,才可以形成生物。如果别的物质也可以形成生命,那它肯定不是在地球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但只要是生物,他们也必然要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维持生命活动。
总而言之,从理论上分析,地球人不孤独,宇宙中可能有“外星人”存在。但实践上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其他星球上生命体的存在,更谈不上“外星人”来地球做客。

B. 人类是怎么被“造”出的我们人类能不能创造智能生命

目前地球上最具有灵智还有文明程度最高的生物,毋容置疑就是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厉害的科技,导弹,手机,网络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动物根本达不到的,而对于我们人类的起源也有很多说法,人们会问人类是怎么被“造”出的?我们人类能不能创造智能生命?其实人类并不是被“造”出的,而是猿猴进化过来的,我们并不可能创造智能生命,这是违背世界规律的。

我们的地球依旧有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一定程度来说,世界本身就是有规定的,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看牛顿晚年时候所相信的“神学”,而这些本质要求,我们是必须遵守的,不然会打破地球系统的平衡,到时候会引来非常大的灾难,智慧生命这个存在,只能说是地球本身来创造,人物做不到的。

C. 人工创造病毒是否属于创造生命

不属于。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创造了某些病毒,如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这并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病毒也不属于生命系统。

D. 为什么生命是用来创造的

美国有位有名的画家,被人们叫做“摩西婆婆”。她在丈夫去世之后才开始画画,那年,她已70岁。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学过画。在画画的日子里,她经常废寝忘食,用心钻研,向比自己强的画友请教,绘画成了她安度晚年的亲密伴侣,几乎整个生命都与绘画融为一体。日积月累,摩西婆婆从70岁开始到去世,一共画出了1600多幅作品,她的亲戚朋友及画友对她崇拜无比。她对他们说:“我很快乐,也很满足,因为我用我的生命去完我所能从事的东西。生命,是用来创造的,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她的不少作品赢得了专家的赞誉,在美国画坛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个国王听说有位画家擅长水彩画,便专程去拜访那位画家。“请你为我画一只孔雀。”国王要求说。一年后,他再次登门拜访画家。

“我订购的水彩画在哪儿?我曾经要你为我画一只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画好了。”画家说。他拿出了画纸。不一会儿工夫,就画了一只非常美丽鲜艳的孔雀。

国王觉得很满意,但是价钱却使他吃惊。“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你看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就画成了,竟要这么高的价钱?你这不是敲诈吗?”国王不满意地说。

于是,画家领着国王,走遍他的房子。每个房间里,都放着一堆堆画着孔雀的画纸;画家说:“这个价钱是十分公道的,您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却是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在这一会儿的时间里为您画这只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准备呢!”

成功,是时间的积累;灵感,是长期酝酿的爆发。

E. 人类是被高等生命制造出来的吗

这个无法证明,主要是目前的手段无法证明(尤其是观测)到高等生命的存在。
就像我们医学研究都会做细菌实验,(加入细菌是有思想的)那么细菌无法证明,无法观测到人的存在,所以他们会认定自己是自然演化出来的,因为他们也是一代代繁衍下来的,他们繁衍的历史就是证据。
如果人类是高等生命制造出来的,那么这个生命等级是多高?是不是目前人类观测到了所有宇宙都是创造的?这个目前是无法证明的。

F. 基因创造生命是违法的吗

一般未经过允许和许可的基因创造生命是违法的,只有经过国家允许才可以的

G. 歌词 万物的生命是谁创造了它

女人如花
演唱:谭晶

万物的生命 是水创造了它
人类的传承 是乳汁抚育了她
世界的版文明权 是女人闪出的光华
女人是水 女人是神话
女人如花
女人如花
倾国倾城为你沉醉
女人如花 女人如花
沧海桑田方显智慧

万物的生命 是水创造了它
人类的传承 是乳汁抚育了她
世界的文明 是女人闪出的光华
女人是水 女人是神话
女人如花
女人如花
爱中绽放情中最美
女人如花 女人如花
永远闪烁无限光辉
女人如花 女人如花
爱中绽放情中最美
女人如花
女人如花
永远闪烁无限光辉
女人如花

H. 地球生命是偶然还是意外,还是被创造出来的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个谜!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释。等解释出来那一天,人类灭亡也就不远了。

I. 何谓生命与创造

[法]罗曼·罗兰

生命若是一张弓,那梦想就是弓弦。但,箭手在哪里呢?我见过一些俊美的弓,用坚韧的木料制成,表面光滑没有一丝节痕,谐和秀逸如神之眉,但却没什么用途。

我见过一些行将震颤的弦线,仿佛从动荡的内脏中抽出的肠线,在静寂中战栗着。它们绷紧着,即将奏鸣了……它们将射出银矢——那音符——在空气的湖面上拂起涟漪,可是它们在等待什么?终于松弛了。于是,永远没有人听到那串美妙的音符了。

震颤沉寂,箭枝纷散;箭手何时来捻弓呢?他很早就来把弓搭在我的梦想上。我几乎记不起我何时曾躲过他,只有神知道我怎样地梦想!我的一生是一个梦,我梦着我的爱、我的行动和我的思想。当我晚上无眠时,当我白天幻想时,我心灵中的谢海莱莎特就解开了纺纱竿。他在急于讲故事时,他梦想的线索被搅乱了,我的弓跌到了纺纱竿一面,那箭手——我的主人——睡着了。但即使在睡眠中,他也不放松我,我挨近他躺着。我像那把弓,感到他的手放在我光滑的木杆上。那只丰美的手、那些修长而柔软的手指,它们用纤嫩的肌肤抚弄着在黑夜中奏鸣的一根弦线。我使自己的颤动溶入他身体的颤动中,我战栗着,等候苏醒的瞬间,那时,我就会被神圣的箭手搂入他的怀抱里。

所有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都在他掌中;灵智与身体,人、兽、元素——水与火——气流与树脂——一切有生之物……

生存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要生活,就必须行动。您在哪里,箭手,我在向您呼唤,生命之弓就横在您的脚下。俯下身来,捡起我吧!把箭搭在我的弓弦上,射吧!

我的箭嗖地飞去了,犹如飘忽的羽翼。那箭手把手挪回来,搁在肩头,一面注视着向远方消失的飞矢,一面注视着已经射过的弓弦渐渐地由震颤而归于凝止。

谁能解释神秘的宣泄呢?一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于创造的刺激。

生活在这刺激的状态中,是万物共同的期待。我常观察我们那些小同胞,那些兽类与植物奇异的睡眠——那些禁锢在茎衣中的树木、做梦的反刍动物、梦游的马、终生懵懵懂懂的生物。而我在它们身上却感到一种不自觉的智慧,其中不无一些悒郁的微光,显出思想快形成了:“究竟什么时候才行动呢?”

微光隐没。它们又入睡了,疲倦而听天由命……

“还没到时候呐。”我们必须等待。

我们一直等待着,我们这些人类。时候毕竟到了。

可是对于某些人,创造的使者只站在门口;对于另一些人,他却进去了,他用脚碰碰他们:“醒来!前进!”

我们一跃而起:咱们走!

生命感悟

我之所以生存,因为我创造。生命的第一个运动是创造。一个新生的男孩刚从母亲子宫里冒出来时,就立刻洒下几滴精液。一切都是种子,身体和心灵均如此。每一种健全的思想是一颗植物种子的包壳,传播着输送生命的花粉。造物主不是一个劳作了六天而在安息日休憩的有组织的工人。安息日就是主日,是造物主那伟大的创造日。造物主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日子。如果他停止创造,即使是一刹那,他也会死去。因为“空虚”时刻张着两颚等着他……颚骨,吞下吧,别做声!巨大的播种者散布着种子,仿佛流泻的阳光;而每一颗洒下来的渺小种子就像另一个太阳。倾泻吧,未来的收获,无论肉体或精神的!精神或肉体,反正都是同样的生命之源泉。

“我的不朽的女儿,刘克屈拉和曼蒂尼亚……”我产生我的思想和行动,作为我身体的果实……永远把血肉赋予文字……这是我的葡萄汁,正如收获葡萄的工人在大桶中用脚踩出的一样。

因此,我一直创造着……

“我之所以生存,因为我创造。”从出生那刻起,生命与创造便紧密相连。

从远古时期祖先探索出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到现在科学家让新发明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一直在创造。

创造,即是突破。人贵有勇于挑战,突破自我的秉性。而每一次挑战与突破,又为下一次生命的创造提供了历练和资本。

生命贵于创造,所以,不要让我们的智慧,止步在创造的瓶颈。

生命如屋

张丽钧

生命中的每一天究竟该怎样度过?听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第一天去过,带着最初看到这世界的新鲜与惊喜,让充满好奇的眼睛在寻常的天地间读出大美,让心在与万物的美好交流中感到无比的欣幸与满足;另一种说法却是: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带着即将辞世的留恋与珍惜,及时兑现梦想,及时将生命中的“不如意”改写成“大如意”,宽宥他人,感谢命运,在夕照里掬一捧纯粹的金色,镀亮心情。

我同样地喜爱着这两种说法。我愿意让自己热爱世界的心永葆“第一天”的新奇和敏感,也愿意让自己珍惜世界的心永远怀有“最后一天”的警醒和勇毅。

很久了,我一直不能忘怀那个叫乔治的人。这个不幸的建筑师被命运亏待、捉弄——妻子离他而去,儿子被判给妻子后,沉溺于毒品不能自拔,并且和乔治关系疏远。乔治对自己做了20年的工作也极不满意,终于在气急之下和上司大吵一架,愤然辞职,冲出了办公室。这个乔治已经够倒霉了,但是,更倒霉的事情又出现了——他被告知得了癌症,仅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

潦倒的乔治,就像父亲留给他的那幢建在海边的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旧房子。濒临死亡的生命,濒临倒塌的房屋,乔治的世界凄惨到了极点。但是,命运一次次的棒喝却将他打醒了,他下决心改变自己似乎再也难以改变的生活。倒计时的生命之钟在耳畔滴答作响。

乔治要在这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重活一回。

他决定将海边那幢破旧的房子按照自己多年来梦想的样子重新修葺。似乎直到这时,徒然浪费了几十载宝贵生命的乔治才恍然明了,自己这个建筑师原是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幢美丽房舍的!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邀请儿子暑假来海边和自己一道修建房屋,而终日无所事事的妻子开始主动给父子俩送饭,慢慢地,竟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海风吹拂,阳光强烈。父子俩在劳动中重建亲情,夫妻俩也在劳动中鸳梦重温。儿子摆脱了毒品的困扰,并得到了甜蜜的爱情。妻子对乔治有了全新的认识。房子建起来的时候,爱也成长起来……

这是美国电影《生命如屋》中的情节。这部影片,以“爱的重建”与“屋的重建”,给人以生命“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强烈震撼和深刻启迪。不幸而又万幸的乔治,将人生之悟砌进了墙里。我相信,即使他命赴九泉,也会含笑忆及自己生命尾声中重获的那一次“浓缩版”的、有价值的生命——爱的体验,情的升华,咀嚼人生况味的晨昏,房屋矗立起来时强烈的成就感……

生命总在不觉间流逝。日子被日渐麻木的人过得旧了、更旧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提醒,其实是善爱者为自己和他人出的一道人生思考题。在这道思考题面前,愿倦怠麻痹或紧张忙碌的你能有片刻沉吟。问问自己,在激情燃烧过后,是否曾守着灰烬恹恹度日?在人生谢幕之前,是否曾锁着眉头打发时光?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岁月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误以为凋零只是远方别人的事。你愿不愿意随乔治一同醒来?像诗人一样活着,像农夫一样劳作,赞美阳光,享受生命……

生命如屋,值得我们带上所有的热情与智慧去悉心建造。

生命感悟

看过几个经典的问题:人的生命有几天?答曰:两天。今天,明天;最重要的是哪天?答曰: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是的,撇过逝去的昨天,我们活在今天和明天,而第一天给予我们新生,最后一天则教会我们留恋。

人生苦短,很多人习惯沉溺于昨天的无可挽回,而又忽略了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短暂。

好日子,要慢慢品尝;坏日子,要飞快地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建筑师,只是设计的草样不同。或许建筑过程中会有风吹雨打,甚至坍塌,但只要信念不倒,每个人都会最终收获自己的坚实城堡。[法]雅克·萨洛美

我们每人都有一些首要的事,只不过我们并不将它们置于同一层次,因为这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在我们不同人看来,这些层面可能是对立的。

“像我今天这样的人,首要的是什么呢?”

“像我这样作为丈夫、父亲、职业者、曾经的孩子、公民,首要的又是什么?”

“作为汽车司机,作为人际关系的塑造者,首要的又是什么呢?”

有时,我们可能难以分清“首要”和“紧要”。

在危机、冲突、威胁的情形中所产生的不安迫使我们做出选择将某些决定列为首要,而不是其余那些在多少有点儿散乱的情感压力下做出的选择。

“紧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反应性”的方面,我甚至把它看成一个非选择的过程;“首要”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关系性”的方面,是一个有充分认识和反思的选择过程。

有效的选择总意味着放弃、失望、更明晰的承诺,甚至可能是痛苦的决裂。

“35岁时,当我有了第三个孩子,我决定我的首要就是做一个好母亲,我已放弃了重要的职位,以便全身心照顾好他们。”

“我的首要就是我的个人信念和政治承诺,若我接受这个承诺,那我将不得不为之操劳奔波、并会牺牲自己的一部分人格,那我将会觉得背叛了自己。我失业了,我不得不又面临其他类似的选择……”

去确定别人生命中的首要不是我的责任,我最多只说说自己的。在我看来,对于像我今天这样的人,首要的事情有:

*保持经济上的自治,并在此之上保持独立。

*若别人还未过分苛求,或者并未超出我的宽容的限度,那么应忠于自己的承诺。

*在所有关系中都能够尊重自己,亦即在自己所感觉的、经历的,在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里,能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协调的位置。

*注意不去伤害生命,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对和周围的人的关系的质量保持警惕,避免维持那种浪费精力的关系。

*坦诚对待爱情,接受幸福的短暂。

现在我意识到,在我的首要中,既有永恒,也有变化。

然而,我发现我可能会过一种充满冲突的生活,我唯一的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亦即能暂时或更长久地放弃一些操守、行动甚至一些承诺,以保持与内心向往的一致与和谐。

我希望它们不过分矛盾,希望它们能自我协调。

在这方面,只有我们自己才应为这种自由付出代价。

生命感悟

人不得不选择去做的,是必要;经过思考后选择去做的,是首要。

亲情、事业、公益,所占每个人生命的比重不同,所以每个人生命中的首要也不尽相同。只是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往往是得不到的;得到的,未必是真正需要的;而需要的,不一定就是生命中首要的。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排序。只有有了秩序和顺序,我们的生命才会井然有序。明白了什么是自己首要的,我们的人生才会真正有意义。

生命的账单

梅桑榆

人对于金钱的开支,大多比较留心,购某物花了多少钱,办某事花了多少钱,即使不像账房先生那样笔笔入账,心中也有一本大致的账单,但对于时间的付出,却往往不大在意。如果有谁为人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用去的时间一一予以记录,列出一份“生命的账单”,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可能会令人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法国《兴趣点》杂志对人一生中对时间的支配做过一次推算:“站着:30年;睡着:23年;坐着:17年;走着:16年;跑着:1年零75天;吃着:6~7年;看电视:6年;开车:5年;做梦:4年;聊天谈笑:1年零258天;做饭:1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排队:1年零135天;过节:1年零75天;阅读:250天;如厕:195天;刷牙:92天;哭:50天,说‘你好’:8天,看时间:3天。”英国广播公司也曾委托人体研究专家对人的一生进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数字可以作为这一推算的补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电话:2年半;等人回电话:1周;男士们一生中无所事事的时间:2年半。”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并不全面,而且有些数字也不具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性,但却也为我们大致列出了一个生命的账单。

这份账单上的一连串数字,使我吃惊不小,并且暗暗为自己算了一笔时间账。我年轻时有过酗酒的经历,与人聚饮很少不醉,而一醉就要沉睡数小时,醒来之后,大脑仍是晕晕乎乎、昏昏沉沉,不能正常投入工作。我算了一下酗酒所耗费的时间:饮酒与沉睡至少要耗去8小时(醒后浑浑噩噩的状态尚不算在内),即一个工作日,每月以8次计,一年就要耗去96个工作日,如果酗酒30年,就要耗去2880个工作日。幸亏我后来改变了环境,不再沉醉于酒,我生命的账单上才减少了这笔完全不必要的开支。我是个烟民,我算了一下抽烟所耗费的时间:我抽一支烟需时5分钟左右,并且在抽烟时要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因抽烟而推迟做某事,我每日抽烟一包,耗时100分钟,一年就是36000分钟,也即600个小时。如果我做40年的烟民,就要为抽烟耗去24000个小时,即3000个工作日。如果将这些时间用于读书写作,我将要多读多少书,多写多少文章?除此之外,懒觉和无所事事是两头永远喂不饱的猪,不知吞掉了我多少原本可以用于工作的时间。

任意空耗时光者当然并非我一人。有的人乐于闲聊,一日无人与他扯谈就觉得度日如年;有的人乐于作长夜饮,二三酒友相聚没五六个小时不能尽兴;有的人乐于赌,垒起“长城”常常通宵不疲;有的人乐于煲电话粥,抓着话筒聊上一两个小时仍言犹未尽;有的人乐于睡,别说日出三竿,即使红日当顶他仍高卧不起……这些人的生命账单上,有些数字就要改写,或是聊天8年,或是饮酒6年,或是打电话5年,或是搓麻将12年,或是睡觉30年……《兴趣点》杂志根据推算结果得出结论:成年人一年醒着的时间里,只有40%用于工作。而上述这些空耗时光的人,用于工作的时间,恐怕只能有20%~30%,甚至更少。

人们对于自己存折上的数字,总是了然于心,每项开支总有其目的性,若是花了不当花的钱,心里就会又后悔、又惋惜。殊不知生命也像一个存折,这个存折上的数字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如果我们将一部分生命支付于无意义的事情上,便会给有意义的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每一个珍爱生命、并且不愿白活一生的人,都应该经常查看一下自己生命的账单,将以往的支出盘盘点,总结教训,纠正失误,制定合理的计划,尽量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像开支金钱一样开支组成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感悟

生命是一笔昂贵的开支,吃饭、睡觉、恋爱、婚育,都有一笔笔昂贵的利息,而且永远无法还清。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跟金钱的账单最大的不同就是,金钱可以花了再挣,生命消耗了却不再,永远只是单行线。所以,我们不抽烟,不是在节约烟草的开支,更是在节约我们的健康;我们不酗酒,不是在心疼酒精的花销,而是在珍惜我们清醒的光阴。

因为我们知道,一旦到了生命的终点,这笔账单上欠债的多寡,便是对我们人生的终审。一切意义或者无意义,一览无遗。所以,请节约你生命中的每一笔“开支”,因为面对这条单行线,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有节约。

青春小语

[中国台湾]罗兰

问问自己,你要得到什么?你最喜欢最向往的东西是什么?你先在心里为自己找到答案。也许,你喜欢发财,也许你喜欢发了财以后,为自己弄一片果园;也许你打算出国;也许你想参加高考;也许你想成为音乐家、画家或作家。那么,等你确定了你的目标之后,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项目突然变得有意义起来,而另外又有些项目突然变得不重要起来。那时,你就会找到一些可以把自己发动的力量,让自己不再那么毫无目的地懒惰下去了。

在不适合自己志愿的路上奔波,犹如穿上一双不合适的鞋,会令你十分痛苦。

一个人只有在他为自己的兴趣和志愿去追求和努力的时候,他才觉得他的人生是有目的的。奉劝对人生有怀疑的同学们,好好想一想,你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想做些什么?放下一切的功利,一切的虚荣,坚决地朝着你所认定的方向去追求,你就不会再觉得苦闷和彷徨了。

果断可以使自己坚定不变,担当可以消除个人患得患失的痛苦。后悔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与其后悔不如改过,立刻给自己找一个新的起点,从头做起。

世间事物,你有所取,就必定有所舍。在你取得一件东西的同时,也必定会失去一件东西。取舍之间要有胆量。你要明白,两条路,你反正只能选择一条。而这两条路的利弊也往往不是绝对的。你有所得,就有所失。只有你衡量过其中一条的利多弊少,你就只好放弃另外那条路上那少量的利益了。

不要挑剔已经选择了的东西,而要去记住你当初选择它的时候,所看到的它的好处。

既然当初是你自己认为有理由这样决定的,那么,那个理由一定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要坚信自己的决定,已经放弃了的,就随它吧。

生命感悟

忽然想起若干年前风靡校园的一首民谣《青春》:“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短暂的时光与永远的怀念,甜蜜的回忆掺杂淡淡的忧伤,永远是青春不变的主旋律。难以想象,没有感恩,没有回忆的青春是多么灰暗和无力。这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如果没有过热情和激情的历练,将是多么苍白的遗憾。

力求知,谨做人,严律己。但愿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的青春不会只剩下一种色彩的回忆。

生命的三分之一

邓拓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我国历史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

一个月本来只有30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作半日,就多了15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如何不炳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70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生命感悟

托尔斯泰说:“白天,我们忙着工作和琐事;夜晚,我们思考和休息。”道出了人生常态。然而生命如此短暂,睡去三分之一,我们还能剩下多少?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白天的时间要工作,要交际,要养家糊口,可以说是被安排着去做的,身不由己。而夜晚,难得可以褪下一身疲惫,安眠我们不堪重负的身体和神经。只是,热爱生命的人更愿意腾出一部分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去创造。

有多少灵秀的篇章,出自某个夜晚感性的手笔?又有多少发明的灵光,乍现于某个夜晚智慧的头颅?珍惜这可以由中间分配的三分之一吧,你知道有多少奇迹和惊喜,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等待着你去发现,去创造?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