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五笔是发明的

五笔是发明的

发布时间: 2020-11-25 20:24:45

㈠ 为什么要发明五笔字法

为了不让人类忘掉怎么写字,还有减少选重,增加打字效率

㈡ 五笔输入法发明人是谁

我们从开始学习五笔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五笔的发明人是王-永-民,是他让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输入汉字的创始人。

㈢ 五笔输入法是谁发明的

王丨永丨民
五笔字型输入法(简称五笔)是王丨永丨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

㈣ 五笔谁发明的

反正不是我

㈤ 五笔是谁发明的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教授于1983年依据形码设计三原理而发明的一个开创性汉字输入计术.

㈥ 五笔发明之前用的是什么输入法

曾几何时,中国人谈起计算机,就离不开“中文”二字,掰开手指算来,如今还在中国IT届叱咤风云的人物,多少不是靠“中文”起家:联想、巨人靠的是汉卡,四通靠的是中文打字机,方正靠的是中文印刷排版,中文之星、新浪靠的是中文平台,如此数来,不一而足!而中文领域,最基本的就是汉字的输入输出问题,谁能很好地解决它,谁就在商海之战中拔到头筹、奠定胜机。
事情好像如此简单,解决输入输出问题就能挣大钱?这么幼稚的结论恐怕是10年前的想法了。虽然有号称“当代毕升”的王选,让我们的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让汉字的输出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却不能让汉字的输入有半点轻松。随着中国人的大把大把钞票流入微软与Intel的口袋,中国的汉字输入却已经捞不到半点油水了。除了五笔字型收点授权费,自然码收点注册费养活四五口人,智能狂拼炒作一番,弄点新的知名度,谁还能说我挣了多少多少钱?
中文输入法,这位被所有中文电脑使用者折磨多年的“半老徐娘”,已经引不起大众的注意,看来只好涂点脂抹些粉,乔装打扮一番或者隐姓埋名,或者下嫁他人!本来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却落得个惨度余年的结果,当年的万马奔腾、门庭若市,一时间万马齐喑、门可罗雀。
纵使这样,还有好事者在暗暗使劲:我就不信这个邪,凭我的姿色与出身,还不能养出个国色天香的女儿?也有不愁吃穿的主,心想闲着也是闲着,我自己弄个猫狗,权当女儿养着,高兴时带出来遛遛,干你何事?
我今天也闲来无事,看看到底有哪些半老徐娘和国色天香,值得咱探究她们的近况和身世。
一、键盘输入 在约10年前,朋友的一块汉卡上已经提供了汉语拼音串连续输入就能出来汉字的输入法,但这位哥们也没卖出几块,就找不到踪影了,这可能是最早见到的实际使用的“语句”输入法了。
后来1993年左右中文之星的1.3版本提供了新拼音输入法,一直到现在,人们还认为是最方便的输入法之一。能够做到单个字词的即时显示,就是一边打拼音,同时显示汉字,键盘敲错能够马上看见,没有的词语,选择一次后就能记住,以及一些键位的巧妙设计,如空格确认、逗号句号选重码、模糊音容错等已经成了当今所有拼音输入法的必有功能。此时的产品还有智能ABC,在1993年初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对笔者说,出了一种很好用的输入法,具有类似新拼音的功能,还能够快速输入一些符号,键入v以后不用切换输入英文,还可以按笔划输入不认识的汉字,这就是早期的智能ABC,后来与微软合作不错,几乎所有的的Windows中文版本都OEM了它,但是这个软件可能在当时就基本成型,快10年了,也没有多少新的功能与改动。
其实不管是智能ABC还是新拼音,它们技术上可能都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张普、李慧勤等人主持的项目PJS,其中也许有合作关系。
到了1994年,有一件事对中国的输入法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10月18日,北京语言学院旁边的一个小白楼中的隆光威尔和邦得尔俩公司合作成立Autoway(自通)中文平台项目组,公司当时准备开发DOS和WINDOWS环境的中文平台和字处理软件,胃口很大,也集中了一些较强的开发力量,由于经费的问题,后来在1995年调整目标,专门开发Autoway输入法,在下半年推出了一种外挂于Windows环境的能够连续进行汉字序列输入的系统,该软件请了语言界名人周有光等人题字,后来在电台、报社宣传,着实风光一把。该输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用户只管连续输入拼音,系统每隔几个拼音就自动将前面的汉字显示出来,到一定的长度后,汉字就会自动或者由用户按回车键进入到应用软件的编辑器,不需要人工分词,但是由于正确率较低以及操作界面、使用方便性等问题,没有大面积推广。
在1996年,输入法出了一匹“黑马”,碰巧该厂商叫做北京黑马公司。其“黑马输入法”只能在DOS下用,现在笔者还有当时买的正版,是几张软盘,如果在Windows下面用的话,该输入法就提供一个DOS界面,用户输入一句话的拼音串,按一下回车,转变成汉字,存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再拷贝到别的应用软件。现在看来这个软件是非常不好用的,但是凭借该厂商在中文校对方面的经验、资料和积累的资金,一步一步发展,到了2001年,还在不断完善与升级。
不管是“自通”还是“黑马”,都号称开了汉字整句输入(又称语句输入)的先河,但实际上除了笔者前面提到的汉卡有这个功能外,最早的还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哈工大。当时该校的博士生王晓龙进行了汉字分词方面研究,并申请了863课题,写出了“最小分词问题及其解法”方面的论文。其后王晓龙研发了InSun输入法,就是一种基于整句的输入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也只是做一些演示、成果展览之类,听说偶尔也卖给了日本的一些公司,用于某些专用打字机使用,后来多年未见动静。在90年代中期,以10万美元卖给了微软,当然这个价格满不错的了。于是乎,从Windows 95中文版开始,也就有了大家看到的“微软拼音输入法”,虽然口伐者诸多,但微软采取类似的方式,还弄到了智能ABC,“免费”发送给中国用户。但这种“免费”是形式上的,实质上,其价钱已经算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最终还是算在使用者头上。其结果是苦了输入法研发者和厂家。
即使是微软提供的拼音输入法,也不见得好用,曾经有人讥讽说该输入法就好像是感冒了揩鼻涕,按理说,有了一点鼻涕,就应该赶紧擦掉,不要等它老长了掉到嘴上才去管,可微软拼音却不,让你敲了很长,再返过头去修改,由于智能化程度不高,错的莫明其妙,如果是对着稿子敲,还好找错,如果是想打,也忘了自己该选那些词。
不能够与所敲拼音同步显示汉字(微软拼音是滞后一个字、自通是滞后几个字、黑马拼音是需要最后确认才出现汉字),以及错误转换很高、修改拼音选择汉字不方便等成了早期语句输入法的死穴,大大限制了它们的使用,老百姓还在继续用新拼音或智能ABC,但是它们存在不支持GBK汉字以及长期没有新功能升级的缺陷,加之语句输入法的不成熟,使得中国输入法几乎险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这种沉寂在1998年被打破,功劳首推共享软件的出现。由于互联网的开始普及,网络的威力越来越大,新的个人力量开始凸现。出现了拼音之星、万能码和智能五笔等新的输入法。
ow拼音之星是由谭亚军发明的,是一种包含全拼、双拼和谭码的单字、词语、短语和语句输入系统,可能作者认识到了传统词语输入法和语句输入法的优缺点,因此设计了一种完全“实时显示”的方式,不管输入多少拼音,每个字母按下去,汉字就同时显示,拼音有错误,用户就会立即发现,又由于支持自动分词与整句输入,用户不用去担心是输入一个词语还是一句话,系统都能够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该词语,系统也能够自动学习并存盘,似乎具有了词语输入法的方便性与整句输入法的智能性,还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双拼加偏旁或笔划的谭码也能够实现词语或整句输入,能够进一步加快打字的速度,这恐怕是别的输入法所不具备的。该输入法只要一张软盘就可安装,程序小巧、稳定,很少出现运行错误,整句智能化程度也达到实用水准,因此该软件在1997~1998年放到网上,反映强烈,一些功能也为以后的输入法所仿效,如“实时显示”、像输入拼音一样输入各种符号、智能识别数字标点和符号、快速选择多种双拼编码等,而且是当时除了在Win9x环境也能够在Win NT中使用的极少输入法之一,使得拼音之星拥有了广大用户群。中文之星网站也长期推介下载,金山公司的WPS2000全线捆绑销售。“飞翔鸟”在1999年底评测说“拼音之星2000在功能上要明显优于微软拼音输入法(2.0版),绝对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这里面不乏溢美之词,但绝对表明利用拼音方式将词语输入的方便性与整句输入的智能性结合起来是输入法的方向之一。
拼音之星采用了外挂技术,类似于中文之星或者Richwin等中文平台,因此在中西文Windows下面都能用,这本来是一个好的构思,但是因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较多,在中文Windows环境,由于不是Windows自身的标准输入法IME格式,如果安装不正确就可能有乱码,这个问题也给拼音之星等外挂输入法带来负面影响,到了最新的拼音之星2002build1.3这个问题才真正解决。又因为拼音之星以前的版本没有提供拼音与汉字分两行同时显示的操作模式,当拼音输入错误需要修改时,虽然可以按一下方括号 [ 或者 ]就能将汉字变回拼音并且同时可以移动光标(不需要用左右方向键),手指的移动幅度相对较小,本来是个好的设计,但是有别于传统操作方式,因此用户并不知晓,让人感觉修改拼音还是不够方便。因此到了千禧世纪版2.0以后,拼音之星在操作界面上,又完全复古,像中文之星新拼音那样,提供上下两行即显示所有键入拼音字母,又显示自动转换的汉字串。
采用外挂技术设计输入法,当然也有独特好处,如克服了标准IME(如智能ABC等)吃标点、在西文Windows中不能用、在西文应用软件中不能做到光标跟随等缺陷。
输入法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功能的多元化。这方面的代表是“万能码”,即现在的“万能五笔”。万能码是一种将拼音、五笔、英文、笔划结合的一种字词输入法,不需要切换既可以使用多种功能,例如输入“苹果”这个词,可以键入它的拼音“pingguo”,也可以用五笔编码输入,还可以用英文apple输入,因此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输入法的拼音或者五笔用户,很容易使用万能码。
在早期的版本中,万能码以拼音作为主要设计方式,因此类似新拼音可以实时造词,但是拼音的功能不强大,远不如拼音之星、新拼音,因此曾有人建议万能码的作者邓世强将重点放在五笔上,主推“万能五笔”,同时兼顾多元输入方式,此系统发展不错,曾经得过“十大共享软件”称号。该输入法的最大缺点在于由于采用菜单选择太多,而菜单界面设计零乱,用户无所适从;在中文Windows下面的乱码以及拼音单字、词语不多的缺陷也是限制该输入法进一步推广的因素。
智能五笔则是另一个充分吸收五笔精华,将五笔发扬光大的典范。王码公司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在替自己出主意。智能五笔在五笔上面,做了很多文章,包括五笔的编码提示,提示词库中是否存在某个词语,以前输入过的多个汉字能够用一串五笔简码快速输入,词库较大(因为用五笔编码,词库大则重码也较多),这是很多用户喜爱的缘由。不过软件本身质量设计存在问题,界面不好看、菜单零乱,操作键位的设计随意性等充分反映了个人共享软件的局限。
到了1999年出现了另外几个拼音输入法:拼音加加、自由拼音输入法和考拉输入法。拼音加加实际上是原来参与中文之星新拼音设计的廖恒毅的重出江湖之作,小巧、程序稳定、键位设计比较合理,加之新添的一些功能,如不用切换就输入西文,类似智能ABC的用笔划输入不认识的汉字以及用简拼快速输入多种符号的特点,使得该输入法受到了词语输入者的喜欢,与拼音之星、智能五笔、万能五笔一起在长城中文飓风中OEM销售。但是拼音加加的缺点很明显,词库太小,两个以上词语连续输入就要不停地选词、按空格确认。自由拼音输入法最大的特点是公开了源码(操作方式与功能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因此相继为不少输入法爱好者参照,编制自己的输入法。考拉输入法刚开始推出时,在清华BBS上推介,操作方式几乎完全仿制了中文之星的新拼音,但是克服了新拼音在某些系统下字体特小的缺陷,受到网友的好评。从一开始,考拉的作者就在软件说明中声明要卖掉。后来还真的卖给了紫光公司,在2000年改进成了紫光拼音输入法。这款输入法最大的特点也是完全忠于新拼音的操作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词库,在后续的版本如2.2和2.3中,增加了智能组词,也就是说用户连续输入9个字以内的拼音串,系统能够自动转换成汉字,而不论是否有这个词语,系统根据词频高频先见的方式给出一个词语串的组合,增强了操作的流畅性。还值得一提的是紫光拼音输入法善于吸收其余输入法的优点,如拼音之星的实时显示、智能识别
http://www.ywhzzx.com/dierketang/Class124/200503/255.html

㈦ 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简介

“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阅读声译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其系列软件,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简介

㈧ 请问谁是五笔的发明者呀

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3年12月15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南召县一个农民家庭。196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五笔字型”,以多学科之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100字大关,获中、美、英三国专利。
王永民现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王码电脑总公司总裁。 永民在饭馆吃饭。一人走上前问:“你是王码吗?”王永民起身说:“我就是王永民。”谁知那人连忙道歉:“对不起,我认错人了,我找王码。王永民出国,海关检查。王永民递上签证,海关工作人员看了王永民的签证后,从座位上弹跳起来,立正给王永民敬了个礼,王永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签证出了什么问题,海关人员毕恭毕敬地说:“王老师,我们正在学习您的五笔字型。” 54岁的王永民回国不到一年自己开车被警察抓住过九次,其中有七次,当交警得知他就是王码的发明人王永民时,大手一挥,说句“王老师,你下次可得小心点。”就放行了。王永民打出租车。司机问去哪儿?“到王码公司。”出租车司机说王码公司老板可有钱了,王永民:“你怎么知道他有钱。”司机:“王码公司老板坐卡迪拉克”王永民:“你见他坐过吗?”司机:“想都想得到。”王永民:“你认识王永民吗?”司机:“我一个司机怎么会认识他那样的大老板。”王永民:“小伙子,你可别这样说,你是干活的,王永民也是干活的。我就是王永民。”司机急刹车,从车上跳了下来,两手握住王永民的手,泪都出来了:“我没想到像你这样的大人物还坐“面的”,我的“面的”让你坐一次真是太荣幸了。”
在地下室住了两年
五笔字型轰动一时,被新华社4本“内参”评价为“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王永民被邀请到联合国讲学。从河南的观点看,希望“金娃娃不要跑出河南”。但王永民认为,河南出小麦,出玉米,在河南连个电脑都找不着,怎么推广?“我是个实干家,我做的东西一定要有用,通过调研,我知道国内亟需输入法,我们买了日本人很多大键盘,简直是遭罪,而且,钱都让日本人给赚了去。”
1984年,王永民带着一台PC来到了北京,在CCDOS作者严援朝的帮助下,将五笔字型移植到了PC上。王永民在府佑街135号中央统战部的地下室7号房间,一住就是两年。“非常苦,一天七元房钱,我都出不起。” 王永民推广五笔字型的方法是一个部委接一个部委讲五笔字型,虽然不少部委在自己的机器上移植了五笔字型,但大批人员需要培训。“谁请,我都去讲;中午有饭去,中午没饭也去;讲三天,讲五天都行。我全部费用自理,一分钱不要。”每到一个单位,都会遇到人说这个输入方法好,说那个输入方法好,“他们要我评价一下别的输入法,我不去说别人的,我说我都研究过,我只说我自己,我没有工夫说别人,也没有兴趣说别人。” 其实,王永民的推广工作,直到现在仍然在做。他请长征组歌的曲作者生茂先生把他的98王码助记词谱成了《还是王码好》歌曲,请黑鸭子合音组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唱。
正当王永民在地下室受穷的时候,DEC掏出20万美元购买了五笔字型专利使用权。1987年3月6日,王永民从地下室搬到远望楼宾馆 。
1989年7月25日,王码电脑工程开发部成立, 当时不让注册公司。在这之前,王永民就成立了一个王永民中文电脑研究所,经营他请香港人开发的汉卡,一块汉卡卖1700多元。“我从小就做过一些生意,摆摊刻图章,一个图章五分钱,上初中给人理发,理一个头五分钱。我当时有一个想法,与其让人去移植五笔字型,还不如我移植好了卖给他们。”
1998年,54岁的王永民感到经营公司有些力不从心,尽管王码公司很早就生产出了自己品牌的计算机,但王永民认为王码公司今后不会再做PC了。“我想请一个合作伙伴,我首先不管钱,我不会管钱,外面欠我600万元,我都要不回来。我要让我请的人来管公司,我全让他管。我非常羡慕王选能有时间专心致志搞研究,我还有很多新发明,从美国回来,我申请了十二项专利。比如,翻译荧光笔,看英文书的时候,不认识的单词,用这个笔一划,就能读出汉语的声音。搞发明才是我的长项,我在医院输液,看到输液瓶子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我总是在琢磨发明个什么东西,可不愿整天琢磨着怎样管理公司。”
对各种各样的非议,王永民总是不加理睬。“我清楚地知道,非议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一事无成,这个账我算得很透。如果我真的分出精力,拿出时间来对付、批驳这些非议,那么,我刚好耽误了时间,乱了自己的阵脚。所以,我不理睬,只要我的成果比他忌恨的还要好,他自己就蔫了。”
对于名利,王永民把它称为过眼烟云,“给你这个荣誉、给你这个称号,就像作业做得好,妈妈给块糖似的,鼓励鼓励你而已;如果你认为从此可以不做了,下次肯定就没有这块糖了。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科技实业家、北京市十杰共产党员,这些都是事后我才知道的。”

㈨ “五笔字型”发明人是谁

年8月,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方案通过了技术鉴定,一项被誉为“不亚于活字印刷术”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电脑技术—“五笔字型”诞生了,举世称难的汉字进入电脑的世界难题终于迎刃而解,古老的汉字首次突破了每分钟输入电脑百字大关。汉字走进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在现代化建设中开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王永民(1943—)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特别爱思考,爱制作。十来岁他做过脱坯机、捕鼠器、小火车、小飞机等,还为母亲改造纺车。他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就说过:“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把中国人的头像印在课本上?”1962年他以南阳地区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学系。

王永民是从1978年开始研究中文电脑输入技术的。当时数以万计的方块汉字在计算机面前陷入了困境。汉字不能高效地输入电子计算机,中国就将被挡在信息时代的大门之外。世界最大的电胸公司美国IBM耗资6500万美元研究数年而没有成果,使得这项研究成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王永民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情,开始了艰难的研究工作。他不顾多种疾病缠身,奋战五个春秋,把甲骨文、《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新华字典》中的数以万计的汉字逐个进行分析解剖,抄写了12万张卡片,利用文字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人机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优势,对汉字结构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汉字形码设计三原理”,用巧妙的构思,首创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把千百年来庞杂无羁的汉字,第一次纳入科学的轨道,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仅仅使用电脑25个键输入汉字,速度每分钟突破百字大关,使“汉字输入电脑不能与西方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反返了”。

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但他没有满足。从1984年起,他又以十年不懈的努力,在发展完善五笔字型的同时,把这项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全国和世界转化为生产力。现在“五笔字型”获得了美、英、中三国专利,成为我国第一项出口美国的电脑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五笔字型”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每年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㈩ 什么时候发明的五笔

五笔字型输入法(简称五笔)是王 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因为发明人姓王,所以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 加坡、马 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比于拼音输入法具有低重码率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 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

参考:http://..com/question/807358302568394892.html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