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发明是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
Ⅰ 计算机应用是属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和文字的出现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文明和普及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
Ⅱ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哪几个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Ⅲ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资料
至今,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包括: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影响深远。
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用文字来储存信息,使信息更长时间地保存下来。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它使人类文化传播更加深刻久远,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它使得人类文化传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五次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信息技术的传递更加快捷,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信息技术的变革过程:
迄今,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为了长期存储信息,例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久而久之,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固定下来。
第三次:印刷的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创造。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无线及有线通讯技术的实现和更新,使人类在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屏障。
第五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
近30年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微波通讯(包括卫星通讯)、移动通讯、综合业务数字网、国际互联网等通信技术以及通信数字化、有线传输光纤化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Ⅳ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
B
人类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标志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电信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电脑。
Ⅳ 请问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间各是多少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Ⅵ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历史年代,产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点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核心内容:语言的创造。
历史年代:从猿向人转变时发生。
产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点: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语言,获得了人类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质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核心内容:文字的发明。
历史年代: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产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点:它使人类信息传递突破了口语的直接传递方式,使信息可以储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时空界限,流传久远。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核心内容: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历史年代:是在封建社会发生的变革。
产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点:这一发明扩大了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的容量和范围,使人类文明得以迅速传播。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核心内容: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创造。
历史年代: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产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点:这些发明创造,使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了信息的时空范围,信息能瞬间传遍全球。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核心内容:电子计算的发明和应用。
历史年代:20世纪中叶
产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类大脑及感觉器官加工处理信息的局限性,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Ⅶ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时间
(一)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远古时候,随着人类的进化,语言逐渐产生。语言的产生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交换的第一载体。语言结束了人们仅以动作做为表达交流意图的手段,使人们的思想、经验得以传播,并促进人脑发达。
(二)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发明
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了汉字,二者皆为现代汉字和简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发明
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之后,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第一次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流动。文字是记录压缩存贮信息的符
号和代码,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第二载体。文字使口语传递的信息固定下来,储存在文字里,长期保存,逐步积累,并加以系统化形成知识。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完成
了人类文明从以天然物质为载体到以人工符号为载体的飞跃,使人类进入有史文明时代,突破了人类经验总结、保存、传播的时域、地域局限,使人类创造的文明资
源能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优化组合、异地共享,也使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实现了由第一信号系统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跨越,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革。
(三)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术及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我国汉朝的蔡伦发明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并流传至世界各地。东汉末年,我国劳动人民在总结石刻和印章
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拓印法,后在隋朝发展成为雕版印刷。公元1041年至1048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现代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原
理,成为印刷术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传播更加深刻久远。纸是纪录文字的载体,因而也就成为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介质,在交流思想、传播文化、撒播文明等
方面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印刷术的发明结束了单纯靠手抄、雕刻文献的时期,使得知识可以大量储存和流通,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为人类信
息大面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推动着人类文明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交流和传播。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成为新教复兴的
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它们与火药和指南针一起被马克思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工业时代。
(四)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和两个英国工程师库克、怀斯顿几乎同时发明了电报,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离的障碍而达到通信的目的。1877
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实用电话,其所采用的电声和声电变换技术成为后来各种各样的电子录音设备的基础。1923年,俄国出生的美国人日瓦金发明了光电摄像
管和电视摄像机,大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话(点对点传送声音信息)、电报(点对点传送文字信息)、传真(点对点传送图文信息)、广播(点对面
传送声音信息)、电视(点对面传送图象信息)逐步取代信件传递成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开始,信息载体是每秒30万公里的电磁波。这是一次信息传递手段的革
命性变革,成千上万倍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使信息瞬间传遍全球。
(五)第五次信息革命: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明
人类社会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开端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开创
了数字计算和数字化这个新时代,而当代的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信息数字化的革命。20世纪40年代中叶,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它使劳动工
具从体力的延伸发展到脑力的延伸。电子计算机成为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由于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和电脑网络技术在
7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些特定技术领域的突破都提高了信息产生、处理和传输的能力。之后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从生产工具到
劳动对象,到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的一系列变革,且通过一个新的工业群——信息产业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至此,信息革命才快速发展。
Ⅷ 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什么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创造,发生在猿向人转变的时期。人类创造了语言,获得了人类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质手段和加工信息的特有工具——概念。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这一次革命使人类信息突破了口语的直接传递方式,可以将信息储存在文字中加以传播。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发生于封建社会时期。这两项发明扩大了信息的交流、传递的容量和范围,使人类文明得以迅速传播。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运用,发生于19世纪。现代通讯技术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大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了信息的时空跨度。
第五次: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发生于20世纪中叶。电脑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类大脑及感觉器官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次用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光导纤维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将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时代。
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1、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每一次都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作用。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一旦遗忘,信息就取不出来了。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代符号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了下来。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 、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2、信息与信息传播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任何信息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体现出它的实际意义。
Ⅹ 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是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表
第一次:文字的发明。
第二次:造纸术的发明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