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知识的创造包括

知识的创造包括

发布时间: 2020-11-26 06:06:08

创造力包括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构成。

创造力能够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为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由创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现看来,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问题在于洞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为促进创造力创造先决条件。

(1)知识的创造包括扩展阅读:

创造力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们对创造性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对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惧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有时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展创造性的良机。因此,教师应该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一些尝试和冒险。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同时,采取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

⑵ 知识管理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企业内部的知识主要都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包括有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版
显性知识权:能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学公式、声音、影像等加以表述的。
隐性知识:知道但难以言述,只能存在于个人大脑中,如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等。
机构专有知识:与组织机构的业务密切相关,且由机构拥有的专门知识,如机构的文件、档案、产品资料、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合同、报表、商标专利、客户资料等等,都属于机构的专有知识。
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应该照顾到知识的全生命周期,从知识的产生到再利用以及自我发酵、完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都应该有对应的功能进行管理支持,楼主可以了解会博通综合知识管理系统,有一套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

⑶ 知识是谁创造的

你好,是组成我们人类整体的个体创造的!这其中包括你,每个人都能创造知识!

⑷ 社会环境对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摘要: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把握住创造力,
就是把握住了先机.
创造力是并非是个别人特
有的天赋,
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而且创造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像智力一般
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发展的.
想要掌握创造力,
就要了解其影响因素.
我将其分为外在因素和
内在因素分为讨论.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文化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智力、
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和动机.每个人都是拥有创造潜能的.我相信,无论是外在因素还是
内在因素,只要理清其关系,便可以对我们自身创造力的发展起到深刻的作用.
关键字:创造力;影响因素;智力;环境;创造潜能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仅仅着眼于智力已然是远远不够的,
是否拥有创造力有可能成为生存
成功的关键.
创造力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而非个别人的天赋.
而且创造力也不是固
定不变的,它可以像智力一样在不同的程度上不断发展.为了跟上迅速变革的社会的步伐,
创造力的培养、
提高已迫在眉睫.
如今我们需要讨论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我将分别讨论外在
因素和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
首先,
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教育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
这三点作为主
要的外因素,在促进创造力的同时也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
(一)社会影响因素
1.
在社会影响方面,
最关键的是文化的影响,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在中国的教育制度
下,
老师总是只规定一个正确答案,
对其他答案的人则给予抨击.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教育制
度下的学生逐渐丧失创造力,
并喜欢固定于一致的模式.
正因如此,
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
3
力的发挥,使学生更加趋向于盲目相信权威,而因害怕批评指责很难提出自己大胆的观念,
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⑸ 什么是知识创新

知识作为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广义的知识创新泛指对知识的创造性、新颖性变革。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科学研究是知识创新的主要活动和手段。知识创新包括科学知识创新、技术知识特别是高技术创新和科技知识系统集成创新等。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统称为“”。在现代社会通常可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事物状态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关于自然过程的原理和运行规律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三是如何面对客观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方法、策略和路径,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四是谁具有某种知识的知识,回答“属于谁”的问题。

⑹ 无论是否按商业价值划分,知识的创造和经营应当有一个基本准则

无论是否按商业价值划分抄,知识的创造和经营应当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就是符合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要求,符合法律的要求。
有效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就必须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来加快新知识的创造,这种创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树立长远的知识愿景、加强成员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知识共享。
知识创造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积累原则。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创造基础。
(2)共享原则。知识共享,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
(3)交流原则。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员工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创造基础;知识共享是使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触和使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交流则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它在知识创造的三个原则中处于最高层次。

⑺ 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包括哪些

《创造知识的企业》学习记录

十万个idea
04月11日
副标题: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本书讲了一个企业或团队,如何进行内部知识的创造、管理和升级。

什么是知识创造的本质?

知识创造的本质,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再从显性知识返回到隐性知识的过程。
什么是知识创造的条件?

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是提供有利于知识创造的外部环境或场所。
知识创造如何落地?

高管负责“做梦”,中层管理者负责“解梦”,一线员工负责“圆梦”,要充分发挥中层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创造知识的企业》的基础原理

什么是知识?

1,“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图表、公式表达的,可用计算机处理的,或储存在数据库内的知识。

2,“隐性知识”,属于个人体验,难以用语言、图表、数据等明确表示,进行交流、教授时也较为困难。
知识创造的过程?

1,把一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给另一个人。

转化的方式是:观察、模仿、“潜移默化”,关键是去体验、去领悟这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是拥有和这个人一样的隐性知识。
2,把学到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

这是知识创造过程的精髓,关键是形成文字、语言、程序等方便交流、传播的信息。

转化的方式可以是数据、概念或模型。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流程设计,来有意促使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3,从局部显性知识到全局显性知识。

把个人产生的显性知识,与团队、企业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和系统化,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形成新的团队、企业知识。

转化的方式:手册、说明书、报告、多种形式的分享,反正就是不停地讲、不停地沟通。
4,从企业的显性知识,回归个人的隐性知识。

关键是让企业员工消化、吸收新产生的显性知识,内化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引发整个企业的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

转化的方式:干中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领悟。
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

知识创造有5个所谓促进条件:意图、自主管理、波动和创造性混沌、冗余、必要的多样性。

1,是知识创造的动力条件。

每个人要愿意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企业要明确知识发展意图,依照共同愿景选择开发知识,把对知识的培育纳入到管理体系。
2,是知识创造的能力条件。

搭建一个具有创造知识能力的团队。成员由不同职能部门背景的成员组成,具有高度的自主行动能力,利用“最少重要规定”来管理团队。
怎样搭建“自组织团队”?

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冗余程度,并且保证人员的多样性,团队成员得有一定的共同知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互补性。

提高知识的冗余程度,可以靠岗位轮换、集体会议、非正式的聚会等;提高知识的多样性,可以选择跨部门的成员组成自组织团队。
中层管理者怎么保证知识创造落地?

中层管理者要扮演好三个角色:现实的重塑者、知识转化的加速器、跨越层级的传送带和润滑剂。
怎样培养或选拔中层管理者?

主要关注他们的能力结结构。

要具备:懂协调、会管理、善谋划,把握项目节奏;能鬼扯,天马行空、方便创造新概念;有方法,精通各种知识创造的方法论。

比如:什么归纳、演绎、比喻、类比等;会挑事,能鼓动大家对话、甚至争辩;能服众,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其他同类书籍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

⑻ 所有的知识都不是人类创造的,它只是客观存在的,对吗

1、知识被传播的认识结果,都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产物,没有人类就没有知识。
2、知识由于被传播而从主观意识转变为客观存在。知识属于精神客体,即波普的“世界Ⅲ”。
总之,知识既是客观存在的(包括书刊上的知识、光盘上的知识和网络上的知识);也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因为有些知识不具有科学性,所以不能笼统地用“创造”一词),真理性的知识都是人类创造的。
(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采纳)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