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芭蕾
㈠ 第一部芭蕾舞剧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
流行于欧洲各国宫廷的礼仪性舞蹈后来成为芭蕾艺术形成的基础。法国宫回廷舞蹈大师们在宫廷舞蹈基础答之上将诗歌、音乐、舞蹈、哑剧、戏剧、朗诵杂耍,以及布景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第一部芭蕾舞剧,这就是1581年演出的《皇后喜剧芭蕾》。舞剧全长5个小时,表演的内容为古希腊神话。
㈡ 芭蕾舞的起源地是哪里,创造芭蕾舞的是谁,谁是第一个跳芭蕾舞的。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㈢ 芭蕾舞蹈最初是谁发明的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回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庭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答位和十二个手位,是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㈣ 历史上的第一部芭蕾舞剧是如何产生的
法国宫廷舞蹈大师们在宫廷舞蹈基础之上将诗歌、音乐、舞蹈、哑剧、戏剧、朗诵杂耍,以及布景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第一部芭蕾舞剧,这就是1581年演出的《皇后喜剧芭蕾》。
㈤ 创造芭蕾舞“天鹅湖”是哪位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㈥ 创作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家是
是出自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之手!舞剧《天鹅湖》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乐,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讲的是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在森林湖畔嬉戏,一只本是怪鸟变成的魔王罗特巴尔特,施展魔法将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母后要为王子举行选妃舞会,王子闷闷不乐,忽见一群白天鹅掠过天空,王子随即持弓尾随来到湖畔,正要向一只头戴皇冠的白天鹅举弓射击,奥杰塔缓缓地站起掸理着羽翼向王子哀诉委曲。接着,在小提琴与大提琴交替重奏的抒情乐曲中,奥杰塔与王子跳起了大段慢板的双人舞,王子对公主深表同情并产生了爱情。王子向公主起誓,要以纯真的爱情战胜魔法,让公主恢复人形。
在选妃的舞会上,各国来宾相继跳起了各国民族舞蹈。魔王为了破坏王子与奥杰塔的誓约,将自己的女儿变成黑天鹅,假冒公主闯进宫来,以妖媚的舞蹈诱惑王子,两人跳起了著名的黑天鹅双人舞。魔王以为王子已经中计,一阵狞笑。霎时间天昏地暗,奥杰塔绝望地从窗外天空飞过,王子方知受骗,不顾一切与魔王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终,纯真的爱情战胜了邪恶,魔王被诛,公主和所有变成白天鹅的姑娘都恢复了人形,与王子欢欣起舞,迎着晨曦庆幸新生。
㈦ 芭蕾舞是谁发明的
“芭蕾 ”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没有记载是哪个人发明了这种舞蹈。要说发明的话,最早是皇宫里的贵族休闲时跳的宫廷舞蹈。
“芭蕾 ”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 芭蕾舞 ,意为“跳”或“跳舞”。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欧洲文洲身手回复鼎盛时代的意年大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处所的宫廷里。每当成婚喜庆,接见外国元首,或其他年夜庆典,即表演这种舞蹈以示祝或助兴。芭蕾成长史上第一部斗劲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当洛蕾娜(Lorraine)的玛格丽特蜜斯和凡尔赛(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这场芭蕾舞的音乐曲谱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
㈧ 谁知道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的创作背景啊
《天鹅湖》原为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而整部芭蕾的作品编号为OP.20。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柴科夫斯基:睡美人》是柴科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剧之一,创作于1888年—1889年间,这部舞剧的故事取材于法国大文豪贝洛的童话。千百年来这则极具浪漫色彩的童话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能把如此曼妙的故事用音乐娓娓道来、且又大获成功的人恐怕只有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他创作的《睡美人》音乐在今天看来已经远远超出古典音乐的意义,你大可把其当作轻音乐来欣赏。普列文执棒伦敦交响乐团的这个版本是该曲目的权威演奏之一,充满生动的节奏、华丽的弦乐美妙绝伦!
《胡桃夹子》诞生于19世纪末的俄罗斯,素有“圣诞芭蕾”的美誉。100多年后的今天,它的演出版本和场次在西方十大芭蕾舞剧的经典当中,始终高居榜首。
《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之音乐是柴科夫斯基的不朽巨作。其《胡桃夹子》流露出难得一见的欢乐童心。另一舞剧音乐《仙女》较为特别,它并不根据故事情节所谱曲,反而依据肖邦的钢琴曲所改相当独特,值得聆听者一探究竟。
《柴科夫斯基:睡美人 天鹅湖 胡桃夹子》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大师柴科夫斯基一生写过无数部传世作品,而他的三大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则是人们最熟悉、最容易听懂也是最受欢迎的音乐艺术作品。它们的音乐性格鲜明,既保留了传统芭蕾音乐的典雅、优美风格,又有创造性和丰富的交响性,情节性,在这三部芭蕾音乐作品中,音乐对场景的描写极为完美,对戏剧矛盾的揭示以及每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内心刻画非常到位,因此被誉为“首次将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和“芭蕾皇冠上最璀璨的三颗钻石”。
㈨ 芭蕾的起源是啥啊
“芭蕾[1]”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 芭蕾舞规范和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意指:①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②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③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 芭蕾舞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学院。17世纪70年代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引起了舞蹈技术和审美观点的变化,演员站立的姿势越来越外开,由此正式确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这5个外开的位置成为发展芭蕾舞技术的基础。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了贵族业余演员,职业女芭蕾演员也开始登台演出,舞蹈技术得以较迅速地发展。芭蕾演出从基本上是一种自娱性的社交活动逐步转变为剧场表演艺术。这个时期的芭蕾是从属于歌剧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在歌剧中加入芭蕾场面,实际上是一连串舞蹈表演,剧情反而显得无关紧要,这时称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绘画《天鹅湖边的芭蕾舞者》吴玉阳作
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芭蕾舞创作一部芭蕾作品,编导是关键人物,他根据文学剧本(或一个故事、一首诗、一部音乐作品)构思出舞剧结构或舞蹈结构,再由演员来体现。编导和演员都必须掌握芭蕾语言(或芭蕾语汇)--芭蕾技术技巧,以及运用芭蕾语言表现特定内容或情绪的能力,编导应该深谙它们长于表现什么,不能表现什么;而演员则应该训练有素,能适应并创造性地体现编导的构思,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芭蕾创作才能进行和完成。芭蕾结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编导运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现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编出多幕芭蕾(分场或不分场,如《天鹅湖》)、独幕芭蕾(如《仙女们》)、芭蕾小品(如《天鹅之死》)等。芭蕾的这种结构形式在19世纪后期发展到高度规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响和限制了芭蕾的发展。在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这些规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
㈩ 芭蕾艺术是如何兴起的
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代的意年大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处所的宫廷里。每当成婚喜庆,接见外国元首,或其他年夜庆典,即表演这种舞蹈以示祝或助兴。
芭蕾成长史上第一部斗劲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当洛蕾娜(Lorraine)的玛格丽特蜜斯和凡尔赛(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这场芭蕾舞的音乐曲谱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
兴盛
芭蕾至路易十四皇朝(1643—1715)时代而臻极盛,路易十四本人是一位卓绝的舞蹈家,且喜爱芭蕾表演。1661年,路易十四创立了历史上第一所舞蹈黉舍——法国皇家舞蹈学院,专门教授舞艺。这所黉舍此刻属于巴黎歌剧院。而沿用至今的四肢行为的五个位置和一些美妙的芭蕾舞姿则是1700年在这里确立的。
在皇家舞艺巨匠博尚(Beauchamp)和音乐家贝弗(Cambefort)及吕利(Lully)的鼎力倡导下,法国芭蕾舞在文化和音乐上的主要性年夜增。于是芭蕾酿成了良多新的宫廷舞的来历;诸如:加沃特舞曲(Gavotte)、巴斯皮耶舞曲(Passepied)、布雷舞曲(Boree)、里戈东舞曲(Rigaudon)等。在这些舞曲之中,最主要的要算小步舞曲(Minuet),吕利于年,起头加入法国宫廷的芭蕾勾当,而达到高涨。他那时正与莫利哀(Moliere)合力建造戏剧和芭蕾混成的所谓芭蕾喜剧(Comedie Ballet)。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
1760年揭晓的《小绅士》(Le Bourgeois Gentilhomme),可算是这类舞剧最闻名的代表作。吕利又把芭蕾应用于他所作的歌角逐,他的两位后继者康普拉(Campra)和拉莫(Rameau)也如法炮制。
尤其是拉莫的作品,因同化有墨西哥、健康和中国等的外国情调而更富滑稽。这当然和他的个性与布景有关。英国方面又缔造一种非凡的芭蕾,名之曰“假面舞”(Masque)。到了17世纪后半期,维也纳已成为芭蕾表演的中心。然而那时欧洲芭蕾舞正处在“传统”与“刷新”的争论,“严酷”与“抒情”间的争论,“纯粹舞艺”与“问题舞艺”的争论,以及“芭蕾”与“近代舞”间的争论中。这些不美观念在20世纪的今天,多多少少还有它的余波,时而争论不休。
年夜1789年起头,呈现了《关不住的女儿》等一批早期(又称前浪漫时代)芭蕾舞剧的代表作。而到了19世纪,先后在巴黎呈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推出了以《仙女》(1832)、《吉赛尔》(1841)和《葛蓓莉娅》(1870)为代表的传世之作,然后在俄国进入“古典芭蕾”这个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时代,留下了以《睡佳丽》(1890)、《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895)这“三年夜舞剧”为首的一多量经典剧目,年夜催促使人们形成了“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的不美观念。17世纪70年代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引起了舞蹈技术和审美观点的变化,演员站立的姿势越来越外开,由此正式确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这5个外开的位置成为发展芭蕾舞技术的基础。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了贵族业余演员,职业女芭蕾演员也开始登台演出,舞蹈技术得以较迅速地发展。芭蕾演出从基本上是一种自娱性的社交活动逐步转变为剧场表演艺术。这个时期的芭蕾是从属于歌剧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在歌剧中加入芭蕾场面,实际上是一连串舞蹈表演,剧情反而显得无关紧要,这时称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创作一部芭蕾作品,编导是关键人物,他根据文学剧本(或一个故事、一首诗、一部音乐作品)构思出舞剧结构或舞蹈结构,再由演员来体现。编导和演员都必须掌握芭蕾语言(或芭蕾语汇)--芭蕾技术技巧,以及运用芭蕾语言表现特定内容或情绪的能力,编导应该深谙它们长于表现什么,不能表现什么;而演员则应该训练有素,能适应并创造性地体现编导的构思,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芭蕾创作才能进行和完成。芭蕾结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编导运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现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编出多幕芭蕾(分场或不分场,如《天鹅湖》)、独幕芭蕾(如《仙女们》)、芭蕾小品(如《天鹅之死》)等。芭蕾的这种结构形式在19世纪后期发展到高度规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响和限制了芭蕾的发展。在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这些规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
世所公认的一流古典芭蕾舞团有七个:前苏联的基洛夫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年夜剧院芭蕾舞团,美国的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的皇家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和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今世芭蕾呈现出空前的普及和繁荣,代表性人物和集体为捷克人伊日·基里安(1947— )和他的荷兰舞蹈剧院以及美国人威廉?福赛特(1949— )和他的德功令国法公法兰克福芭蕾舞团。
芭蕾的标志是,芭蕾舞女演员用脚尖站立。
芭蕾舞剧演出主要由下列三种角色组成:
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 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女主角独舞,最后才是终曲 (coda)双人快板,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
2、独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单独或三、四人演出者。
3、群舞者: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但复杂的画面变化,整场气氛烘拖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