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潜艇创造者

潜艇创造者

发布时间: 2020-11-26 22:03:01

① 谈谈个人如何坚持践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活中如何做,贡献自己创造者

写作思路:立意要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

正文:

贡献,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土”,点点落红的魂归黄土。奉献,便是“成灰泪始干”,朴实蜡炬的依依惜别,奉献便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的视死如归。奉献如此,亦能春风细雨,亦能轰轰烈烈。学会奉献,方能绽放自我,顶天立地。

奉献的汗水成就人生的厚重朴实。

歌德道:“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而奉献则能充实则心灵的空白,铸造满足的人生。

古有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为国捐躯的奉献;近有“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勇往直前的奉献。

今有谭干秋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花朵的绽放,白方礼老人将蹬三轮积蓄资助贫苦学生毫无保留,乡村教师”伍玉锡“胃癌缠身却兢兢业业坚守讲台数十年。正是由于他们对待他物无私忘我的奉献,才让这人生的积淀得以厚重质朴。

奉献的泪水成就社会的繁荣进步。

左拉曾说:”一个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人生意义。”社会如同田野,只有每个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才能稻香田满,果实累累。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几十年来投入全部身心到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建造中,亲人不知道他的去向,分离数十载才可触摸到躯体的劳累与沧桑;林俊德院士前往“死亡之海”罗布泊危险重重,临终前几个小时仍孜孜不倦为中国核事业作奉献,燃尽最后的灵魂。

倘若不是他们的舍身为国作奉献,又哪来中国军事力量的一步步增强,又哪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繁荣进步?

奉献的血水成就世界的和谐繁荣。

世界就像未知缥缈的浩瀚大海,人类的奉献可作为扫除艰险的大浆,纵使波浪滔天,也能乘风破浪,力抗艰险。

十四、十五世纪,有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联通了世界,麦哲伦环球航行挣脱了封建社会的思想枷锁,他们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以自己的矢志不渝,开辟了新世界的道路。

奥黛丽?赫本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远赴非洲拉丁美洲等落后地区,即使病痛折磨,她们以笑容温暖一位孩子的心灵,奉献自身,成为获得联合国奥黛丽精神雕像表彰的唯一一人。

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面对塔利班的恐吓,仍积极献身于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利的争取,维护妇女权利,小身躯充满着大能量。只有乐于奉献自身,才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消解磨难与痛苦,成就美好的世界大家庭。

在娇艳欲滴的花朵中,正是由于蜜蜂的辛勤采蜜无私奉献,才有了后来百果飘香的收获。

在忙碌充实的蜜蜂眼中,正是由于花朵的源源产蜜无私奉献,才有了自己生机活力的家族。

奉献自我,方能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同存!

② 为什么潜艇1620年发明以后一百多年里处于停滞期

其实都潜艇一出现就一直在发展,但它发展到现代潜艇还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因为期间没有大的战役,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才让人们印象深刻.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 战争催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鹦鹉螺”号在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战中却没有效果,于是,法国海军部长赶走了富尔顿。一怒之下的富尔顿来到英国,在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试验。虽然“鹦鹉螺”号在表演中成功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皮特死后,富尔顿的呕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了。
虽说“鹦鹉螺”号命运多舛,但它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作。无论从艇体材料还是各种设备来说,它都已超过了“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现代潜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潜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操纵性。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锋芒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海里。“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来控制潜艇的浮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要补充新鲜空气只有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鱼雷,用一根60.96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由于“亨莱”号是用锅炉改装的,所以存在着长宽不相称的先天缺陷。首次试航和第二次试航,“亨莱”号都被波浪掀翻,艇员几乎全部罹难。第三次试航由亨莱本人亲自担任艇长,算是顺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试航时,厄运再次降临,包括亨莱在内的所有艇员全部遇难。在屡屡失败后,“亨莱”号做了一定的改进,并在艇首安装了一枚撑杆水雷,其后的几次试航都获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莱”号在灯光的指引下向北军轻巡洋舰“休斯敦”号驶去。9点左右,“亨莱”号到达了离“休斯敦”号仅10米的地方,指挥官狄克逊海军上尉下达了攻击命令。“亨莱”号上的撑杆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离“休斯敦”号弹药舱不远的地方轰然爆炸,随后便是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攻击成功了,“休斯敦”号被击沉,230人丧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潜艇第一次实战胜利。不幸的是,由于攻击距离太近,“亨莱”号被“休斯敦”号舷部大洞的水流紧紧吸住无法逃脱,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酿成了一出同归于尽的悲剧。
“亨莱”号潜艇的最大缺陷是纵向稳定性差,其后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潜艇纵倾。当艇体在水下时,纵倾会突然改变深度,使潜艇超过下潜极限;当潜艇在水面时,纵倾又会使海水从潜艇上敞开的舱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进舱内。这也是那个时代潜艇存在的普遍难题,一直困扰早期潜艇的探索者们。

☆ 闪亮登场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在历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之前,霍兰还建造过5艘潜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兰-2”号(左图)。它全长10米,装一台功率15马力的内燃机,排水量19吨,其成功之处在于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当它下潜时,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进展。1893年,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
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建造成功了。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该艇采用双推进方式,在水面航行时用汽油机,时速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用电动机,时速5海里,续航力50海里。“霍兰”号上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综合性能良好,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 风起云涌

在19世纪最后10年,潜艇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海战兵器,但各国海军对它仍存有偏见,认为它是属于弱小国家的偷袭武器,对海军强国并不适用。直到1898年,法国“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号,显示了潜艇在海战中的巨大威力,如梦初醒的各国海军才开始着手发展潜艇。
由于美国海军的短视,它先后拒绝了霍兰和莱克的性能优良的潜艇,致使法国在潜艇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1888年,法国建成了排水量30吨,但未装备武器的“电鳗”号潜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种型号的潜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吨,小至30吨;到1906年,包括设计中的在内,法国潜艇有18个型号,90艘之多。
英国发展潜艇在法国之后。1900年,英国海军从美国订购了5艘“霍兰”型潜艇,自己也着手自行开发。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内,英国拥有40艘左右的潜艇。1906年,英国开始研制D级潜艇,该级潜艇排水量500吨,双层壳体,适航性好,并且安装有试验用柴油机。1912年,更新型的E级潜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该级潜艇服役。E级潜艇水面排水量约700吨,并装有4具450mm鱼雷发射管(首尾各两具),水面航速16节,水下航速10节,续航力为3000海里,这在当时称得上是相当优异的性能指标了。
俄国人也是在法国人之后发展潜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吨,装有2枚鱼雷的潜艇。1903年,俄国“海豚”型潜艇下水,此后又建造了6艘该级改进型。在日俄战争中,俄国还从美国购买了“霍兰”级和“莱克”级潜艇各6艘,从德国购买了“日尔曼”型潜艇1艘。
德国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以潜艇战闻名于世,但它的潜艇发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对建造潜艇的海军大臣梯比茨转变了对潜艇的态度,德国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尔曼”级改进型潜艇,也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U型艇。1913年,德国有了专用于潜艇的柴油机,并且建成了性能优秀的柴油机-电动机潜艇。直到今日,绝大多数常规动力潜艇还沿用着这种动力形式。
美国早期潜艇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美国人建造了“霍兰”和“莱克”这样的优秀潜艇,但美国海军却迟迟不予采用。直到俄英等国都装备潜艇之后,美国才在1900年订购了第一艘“霍兰”潜艇,几年后又相继订购了6艘“霍兰A”和3艘“霍兰B”潜艇,从此走上了潜艇发展的康庄大道。
日本潜艇发展也较晚,但它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因而其潜艇发展较快。1904年,日本向美国购买了5艘“霍兰”潜艇的专利,第二年这5艘潜艇在横滨完工。这时,失意中的霍兰本人又将他的设计图送给了日本人,神户船厂据此造出了2艘潜艇。其后,日本又从英、法、意等国购买了潜艇。1910年,川崎船厂着手设计日本自己的潜艇。1917年,日本自行设计的“海中”型潜艇在吴港船厂开工,并于1919年建成。1924年,川崎船厂又建成了“特中”型潜艇,一时间,飞速发展的日本潜艇引起各国海军的关注。

一 战 岁 月

经过长期发展,潜艇在海战中的作用终于被国际海军界所承认,到1914年夏天,各海军强国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潜艇部队。其后不久,这些强国纷纷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也有了一显身手的好机会。
当然,一战时各国海军的主力还是水面舰艇,尤其是当时叱咤风云的战列舰,潜艇还只能是辅助性的兵力。战前,各国潜艇数量也不是很多,德国有28艘,法国有38艘,俄国有23艘,美国50艘左右,英国最多,为76艘。其中,以德国潜艇性能最为优秀,尤其是U23--U41艇,它们的最大下潜深度为48米,水下航速将近10节,巡航速度4节,蓄电池可供潜艇在水下航行1小时左右,蓄电池能量耗尽后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机充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是最为重视潜艇的运用,并第一个发动潜艇作战的国家。在战争期间,德国共拥有350艘潜艇,在潜艇的主要作战武器--鱼雷的发展上也有了显著提高。名垂潜艇史册的“一艇沉三舰”就是德国潜艇部队的经典之战。

二 战 风 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共建造了1600多艘潜艇。这些潜艇取得了击沉各种运输船5000余艘、2000余万吨、击沉击伤各型军舰381艘的辉煌战果。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 进 核 能

潜艇投入战争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能量耗尽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充电,这就丧失了潜艇最大的优点--隐蔽性。而且电力推进航速低,续航力短,严重削弱了潜艇作战能力的发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将潜艇从“半潜艇”变成真正的潜艇的各种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现,人类才终于梦想成真。
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1945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冈恩的谈话:“……原子能将首先带动机械,以便推进船舶。”当月13日,冈恩又在美国参议院原子能专门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转动世界的车轮和推进世界的船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老 树 新 花

核潜艇在50年代出现在海军行列后,一直是各大国海军竞相发展的宠儿。在五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俄罗斯虽然在核潜艇建造数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而中国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在世界其它国家中,除了印度租借过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外,均因各种原因没有装备核潜艇。所以,常规潜艇仍在当代海军潜艇部队中占有一席之地。
核潜艇虽然先进,但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弱点,一般国家往往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个核潜艇大国。而常规潜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各种新技术的改造,具有技术成熟,造价低廉,浅海活动力强等诸多优点,很适合中小国家装备。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不依赖空气的AIP推进系统,使常规潜艇这株百年老树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③ 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叫什么他是从哪得到的启发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

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建造成功了。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该艇采用双推进方式,在水面航行时用汽油机,时速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用电动机,时速5海里,续航力50海里。“霍兰”号上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综合性能良好,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④ 潜水艇的创作者资料

潜水艇的创作者是英国的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布尔。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艘潜艇的发明家是荷兰的尼利斯·德雷布尔。在1770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戴维特·布什内尔发明的“海龟”号潜艇首次在海战中攻击了敌舰。1880年,美国大发明家富尔顿为法国海军建造了第一艘装有风帆的潜艇“鹦鹉螺”号。19世纪末,各国的潜艇发明家纷纷开始研制机械动力潜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一位中学教师--约翰·霍兰。约翰·霍兰于1875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取名为“霍兰1”号。这艘潜艇在水面航行时采用蒸汽推进,在水下航行时采用电力推进,并可以有效地使用水柜和水平舵进行下潜。1897年5月,约翰·霍兰又研制成功了一艘被后人称为“霍兰艇”的潜艇。这艘在水面航行时采用汽油发动机推进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用电动机,为电动机提供动力的蓄电池一旦用完,汽油发动机在潜艇浮出水面时可为蓄电池充电。这种水面动力和水下动力的巧妙结合成了现代潜艇动力装置的一种模式。此外,“霍兰艇”上首次装备了当时海军的最新武器--“白头”鱼雷,从而使潜艇具备了击沉水面舰船的能力。“霍兰艇”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潜艇的诞生。为此,约翰·霍兰被后人称为“现代潜艇之父”。

⑤ 一个在海上的飞机大战单机游戏游戏中有潜艇一会是早上一会是中午一会是晚上

MHOL一个快乐的狩猎季节 协同狩猎,和竞争狩猎十分有乐趣。另外后期应该会加入宠物系统。与猫猫一同作战。
MHOL不仅有丰富的各种BOSS挑战,还有拥有非常丰富的道具系统,大家可以慢慢探索。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玩法,每个人都是创造者

⑥ 第1个潜水艇是哪个国家最先入海

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建造成功了。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该艇采用双推进方式,在水面航行时用汽油机,时速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用电动机,时速5海里,续航力50海里。“霍兰”号上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综合性能良好,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⑦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潜艇是哪艘能不能详细的介绍一下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

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建造成功了。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该艇采用双推进方式,在水面航行时用汽油机,时速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用电动机,时速5海里,续航力50海里。“霍兰”号上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综合性能良好,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⑧ 世界潜水器最深潜水记录是多少

世界潜水器最深潜水记录是海沟号10911米(35798英尺)。

目前世界最深下潜记录的创造者是日本Kaiko号潜艇,1995年在世界最深马里亚纳海沟下潜10970米,创造了无人潜水器的最深记录。

1960年美国“里亚斯特—2”号,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了载人潜水器最深世界纪录记录10916米。前苏联“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创造了战斗潜艇潜水最深世界纪录1091米。

日本Kaiko号在日本南部太平洋海域2.9英里深的还创出做研究是发生意外,当时是在研究地震科目,恰好遇到恶略的天气,所处海域即将有台风,Kaiko号母船准备收回潜艇时,发现Kaiko号和母船的控制链已经断裂。

之后几秒曾有Kaiko号的求助信号,之后便瞬间消失在深海中。重达5.6吨的5.6吨无人驾驶潜艇就这样失踪。

(8)潜艇创造者扩展阅读:

中国潜水器最深潜水记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作为潜水器家族“三龙”之一,和无人无缆的潜龙号、无人有缆的海龙号不同,蛟龙号的优势在于定点悬停作业。科学家通过搭乘蛟龙号可以对海底进行直接观测和取样,对海底某个点进行“解剖麻雀”式精细化研究。“三龙”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点线面结合进行勘察。

蛟龙号从诞生到使用,历经艰难险阻,凝聚了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批准设立国家“十五”863计划“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深海装备研发优势单位,成为项目研制的骨干力量。

⑨ 历史上最早的潜水艇战是怎样的

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曾设计了一艘完全密封,可以潜到水下并能在水下划行的船:采用木架外包防水皮革构成;下潜时用手钳收缩舷侧以缩小体积。但波恩并没能真正建造出他所设计的这种潜艇。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雷布尔(Van Drebbel)在英国建成一艘采用铁框木架外包牛皮的潜艇。艇内装有很多的羊皮囊,只要艇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羊皮囊让海水流入,艇身便可下潜;一旦挤出羊皮囊内的海水,艇身就可以上浮出水面。这种羊皮囊的作用原理,就像是鱼腹里的鳔泡。据说,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还亲自到艇上视察。但遗憾的是,这种靠划动桨叶作驱动的潜艇并不具备起码的海上实战价值,被时人称为“隐蔽的鳗鱼” 。而这条能在5米深水下作潜行的“鳗鱼” ,其意义就在于证明了人类进行水下航行的可能性。

1775年,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David Bushnell)设计建成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桨为驱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它像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尖端朝天的蛋,其沉浮也是通过排注海水来控制。艇底还装有一圈重锤,遇到危急的情况时可抛掉重锤迅速上浮。这种能在水下以3节航速潜航30分钟的小潜艇,在问世之初就奉命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对英国海军的作战行动。在1776年仲夏的一个风平浪静之夜,陆军中士埃兹拉驾驶携带着150磅炸药筒的“海龟 ”号,悄悄潜驶到集泊于纽约外港的英国皇家海军载64门大炮的“鹰”号战列舰的底部,想用固定爆炸装置来袭击这艘英国战列舰。但“海龟”号的行动未获成功,只是在返航途中用炸药筒袭击了尾随追击的英国巡逻艇。这是世界海战史上,人力驱动潜艇袭击水面战舰的首次大胆尝试。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为潜艇的作战行动提供了舞台。在此期间,蒸汽动力潜艇得以问世,并创战绩。 1863年10月5日夜,南军潜艇“大卫”号在查理士港外用鱼雷击伤北军“克伦威尔”号铁甲舰,成为潜艇创伤敌舰的首例行动。而潜艇击沉敌舰的首次记录则于1864年2月17日晚诞生了。这天夜晚时,南军“亨利”号潜艇潜入查理士港,静无声息地逼近北军“休斯敦”号巡洋舰。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休斯敦”号舰底被潜艇外挂的水雷炸裂,庞大的巡洋舰很快地沉入冰冷刺骨的海底;而“亨利”号也被巨大的爆炸冲击波震坏失控,被涌向“休斯敦”号的海水吸至舰底裂口处,潜艇及其艇员与巡洋舰同归于尽。“亨利”号这艘长仅19.5米、形同雪茄的袖珍潜艇,竟然一举击沉排水量数千吨的巡洋舰,各国的海军为之震惊。正是这个普通寒夜的这一声非同寻常的巨响,预示了海上作战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领地;潜艇这个海军家族的新生儿,也由此引起各国海军的真正关注。

潜艇潜在的巨大作战能力,促使各海军大国加速对它的研制与技术改进。1864年,法国海军建成一艘长为146 英尺的“布朗格”号潜艇,动力装置采用80马力的空气压缩机,但舱内的空气是有限的。1886年,两名美国人建造出一艘全部电动推进的“鹦鹉螺”号潜艇,其水面航速可达到8节。两年后,法国人也造出一艘采用电动机作推进动力的“鳗鱼” 号潜艇。

1897年,美国籍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John P Hooland)在新泽西州造成一艘以汽油机为水面航行驱动力、以蓄电池电动马达为水下航行驱动力的双推进动力系统潜艇。这一著名的“霍兰”号潜艇是现代潜艇的鼻祖,它长5.84米,髋.05米,排水量70吨。45马力的汽油机能使潜艇以7节航速在水面航行1000海里,电动马达则能使潜艇以5节航速潜驶50海里。该艇共油名艇员,装有1座鱼雷发射管,携3枚鱼雷,首尾各置1门机关炮。“霍兰”号的成功,给霍兰带来一顶“现代潜艇之父”的桂冠。而另一个美国人莱克(Simon Lake)也是与霍兰同时代的一位赫赫有名的潜艇设计大师,他不仅主持研究出世界上第一艘双层艇壳的潜艇,而且用潜艇自身的动力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诺夫克至纽约的航行,开创了潜艇进行公海远航的首次记录。及至20世纪初,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终于造就出一代技术性能比较成熟,并具备一定作战能力的潜艇,其排水量通常达数百吨,水面航速10节,水下航速6至8节,主要武器装备是舰炮、鱼雷和水雷。

一时间,世界海军列强的潜艇订购单,像雪片一样从海军部大楼飞向一座座造船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海军强国共拥有260多艘作战潜艇。一代海底蛟龙终于在海洋深处“安家落户” ,成为海上战场不可忽视的一支常备作战力量。它们跃跃欲试,急切期待着大显身手的时机

两次大战中的“狼群”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第一次给潜艇这一新生的海底蛟龙带来了大显身手的时机和广阔舞台。

大战爆发之初,德国陆军和英国陆军在比利时境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地面作战。鉴于英国海军和商船队源源不断地从英伦三岛向比利时运送大批增援部队和大量作战物资,德国统帅部责成其海军出动潜艇开赴英国沿海,对具有优势的英国水面舰艇和庞大的商船运输队进行袭击。

9月5日,德国潜艇“U—2”号首战告捷,在福斯湾外击沉了英国战列舰“开路者”号,一枚鱼雷将1250多名英军官兵葬身鱼腹。半个月后,德国潜艇“U—9”号又创造了潜艇作战史上最早的一大奇迹。9月20日,3艘德国潜艇驶抵多佛尔海峡北口的预定设伏区,其中的老式潜艇“U—9”号由于导航罗盘而偏离了预定设伏海域。但非常凑巧的是,有3 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老式巡洋舰正自西北方向驶来。两天后,排水量均为12000万吨、各自配备有2门234mm主炮和1 2门152mm副炮及2具鱼雷发射管的巡洋舰“艾布科”号和“克列希”号列成相距2海里的一字横阵,以10节航速驶近了“U—9”号潜伏的海域。当“艾布科”号驶入“U—9”号的鱼雷有效射程之后,潜艇立即对它实施了准确的鱼雷攻击。被鱼雷击中的“艾布科”号误以为触中了水雷,赶忙发信号向邻舰求援。当两艘邻舰驶近时,“艾布科”号已从海面上消失了。“U—9”号潜艇抓住战机扩大战果,很快又将这两艘巡洋舰也一同送入了海底世界。这次作战行动一共历时仅75分钟, “U—9”号潜艇以其大胆、果断和利索的攻击,一举击沉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共计达36000吨的3艘巡洋舰,使1600 余名官兵葬身海底。作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全胜战例的创造者,“U—9”号潜艇以其勇猛的攻击行动及其辉煌战绩,强劲地宣告了海上战场潜艇战时代的来临。

尝到甜头的德国海军,随后在有关作战海域刮起了时停时起的“无限制潜艇战”飓风。环绕英伦三岛的大西洋战区和地中海战区成为德国潜艇肆意出没的场所,疯狂的海底蛟龙用雪盆大口吞噬着大英帝国的舰船。仅1917年头8个月,它就吞掉了总计近300万吨的英国商船,占同期驶往英国商船的四分之一,在整个大战期间则击沉6000余艘共计1300多万吨的商船。德国潜艇的肆虐,使英国人几乎难以为继;其食品储备一度仅能维持6周时间,英国人面临战败的深渊。

但是,被来自海底捷报冲昏了头脑的德国人竟然将潜艇驶到美国东海岸,极不明智地将一个新崛起的海上巨人拖下激战的大海。由于德国人的愚蠢战略,而得以稍稍喘息的英国政府立即在海军参谋部设置了反潜局,不久就对往返于英国的商船队采取极其严密的护航体制。英美两国海军的联合护航与反潜行动十分奏效,1917年至1918年期间,德国海军损失潜艇多达132艘。精疲力竭的德国军队和民众终于无力招架这场四面为敌的浩大战争,不得不坐到战败席上。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