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艺术创造学

艺术创造学

发布时间: 2020-11-28 19:13:36

㈠ 怎么理解文学创造过程中如何美丽地描写悲哀以更好地创造艺术之美

文学创造过程中,想要更美丽的描写悲哀以及更好的创造艺术之美,必须要把艺术作品跟文学创作相结合,把他的精神灵魂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让他既有文学的创意,又具有艺术的美感。

㈡ 艺术发现在文学创造过程中有什么意义

首先,明确它的定义。艺术发现是指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的一种内无意识的审美容趋向,它通过对外在事物进行审视,从而领悟到一种独特的“事物”和感受。
然后,说明它的作用:作为一种心理机制,艺术发现强调的是一种顿悟,它通过独特眼光进入深思,发现外物的某一点与心灵契合,它并未改变原先事物,而是观察创造出了新事物,是文学创作构思过程(文学创造的过程大体有发生、构思、物化三个阶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必要的前提准备

㈢ 课堂教学艺术创造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影响课堂教学创造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课堂教学自身的因素
1、学生的“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根本。影响学生“学”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三个方面。
2、教师的“教”。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促进者。“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影响教师“教”的因素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①、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对教学的态度。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来做。只有树立这种思想才能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安心的工作。如果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教育就成了自己一个简单的谋生手段,课堂的教学效率肯定无法保证。
②、教师对教材研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以及综合、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是和他的知识储备成正比的,教师要想把教学搞好,除了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还是要研究教材、融合知识,这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如果肚子里没有“墨水”我想那是不可能倒出来的。
③、教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以及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科学、艺术的教学环节设计能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生活是多彩的。板书的认真科学也能感染学生,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我们教学的效率,尤其是音乐教学,需要视觉、听觉、动手、动口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可以想象,没有声音的音乐鉴赏课将如何进行!
④、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以及在处理师生关系上的做法。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也成为了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
3、教学过程的其他因素。比如:教材内容适合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班级规模合理不合理、客观教学设施适宜不适宜、课程资源丰富不丰富的问题,等等。
二、影响课堂教学的外部因素
1、教育教学制度的推进影响着教学的发展速度和方向。随着对教育认识的加深,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也正在迅速的从“传承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向现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转变。素质教育的开展正对现代的教育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剂”。促使教育健康向前快速发展。
2、当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从事课堂教学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崭新的校舍、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正常的教学运转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可以说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3、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重视水平。从几十年前,教师被称为“臭老九”到现在教师的待遇福利不断提高,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很多人都喜欢用日本的电子产品,可以说他们的科技技术水平是非常高的,这是因为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最重视教育并最早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几个国家之一。他们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其近代化的成功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造就了大量的尖端人才,从而推动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㈣ 艺术创造学习体会 1000字

中国书画艺术,以期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而成为东方文明的辉煌典范之一,然而,由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不少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向。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在鉴赏书画作品的时侯,便无法把握它的艺术实质,如果想进一步对它的历史传承,真伪情况的判断,就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因此、掌握书画艺术欣赏是书画鉴定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以欣赏和鉴定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分段来介绍给广大网友,为网友提供在书画鉴赏时的一些方便。

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作用。然后开始进入仔细观察、欣赏阶段。这是主要是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主题内容等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来获得对作品特点具体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接着是进入更深入的欣赏方法,这时要从以上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中,继续寻找作品的表现手法与主题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书画家在创作中所流露的心境、情绪,及作品随之而体现的意境。这种欣赏,要求欣赏者调动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由眼前的书画进而扩展到同一书画家的其他作品,或是其他书画家的类似作品,甚至是不同意境的作品,如此、都是对眼前这幅作品的特色和内涵的补充和深化。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作品的全面了解,同时为下一步的鉴定填定了基础。

艺术观点:艺术品被名家创作出来往往都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名家们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为了尽善尽美,他们废寝忘食。因此他们的作品更能让人产生共鸣,更能感动人,无论欣赏者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背景,都会被作品中的艺术魅力所感染。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每个艺术家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观和价值观,领悟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独立思考深刻感受和执意创新的艺术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的智慧、情感和力量。艺术品市场不是艺术界,时于尚处初级阶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利大于艺的主导思想更多一些,因而在运作过程中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演变成投资升值的借口也就不足为怪了。我赞同一位评论家的收藏结论———“从艺术角度我只选择值得收藏的作品,从升值角度我会首先选择购买其作品”。书画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书画作品给人一种艺术享受,更给人一种心灵的启迪和震撼,画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作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欣赏书画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书画家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技能,欣赏者要有领悟创作者心思的本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将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变作美妙的艺术,这中间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血和努力,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人,不会只看着它的价值有多少,最在乎它能否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

㈤ 创作创作基本释义为:创造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作文艺作品。创作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

创造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作文艺作品。创作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我们对于求知和创造的快感需求。

㈥ 灵感思维在科学艺术创造中是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元婴修成三花聚,神仙榜上有你名

㈦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首先,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然而,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别人,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文艺理论史上那种把文学主体归结为单纯的“模仿者”的观点,其根本缺陷就在这里。因此,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文学创造的过程必然包含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评价。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艺术创造的主体与其他创造者的主要区别就是这里。 再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艺术生产者、审美者,既是具体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个体,是具体的社会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文学创造的主体都是具体的个体。这里的“个体”固然首先指在文学创造中的作家、诗人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单个人”,但还包含着深一层的意义,即指文学活动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必然都是个体的活动。否定作家、诗人的个体性,也就否定了文学创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人又是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我们既不能抹煞人的个体存在,又不能把个别的人从社会关系中孤立出来,变成超现实、超历史的抽象物,而应该从社会和社会关系中来理解人的个体存在。实际上,任何个别的作家、诗人不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和一定社会关系之外的孤立的个体,他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判断和评价以及运用文学语言反映生活的技艺、风格,都受到时代精神、社会意识、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阶级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任何作家、诗人都是具体社会生命、社会灵魂的“单个人”,或者说,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社会人。

㈧ “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哟的关系如何

答题要点:(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㈨ 灵感思维在科学艺术创造中是一种山重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马祖捏百丈禅师鼻子,野鸭子飞过来,飞过去。

都是玩弄感觉。

经验,先验,超验。
过去,现在,未来。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