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信用创造学派

信用创造学派

发布时间: 2020-12-02 05:11:33

① 奥地利学派关于货币供给和利率关系的看法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关注放大的信用周期的波浪效应,并将它作为大多数商业周期的首要原因。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断言,天然具有破坏效应和无效性的中央银行政策是大多数商业周期占主导地位的根源,因为它们倾向于“人为地”把利率降低很长时期,因而产生了过度的信用创造、投机性的“泡沫”和“人为的”低储蓄率。
根据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商业周期以下列形式展开:低利率倾向于刺激向银行体系的借贷。通过在部分储备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过程,这一信用扩张引发了货币供给的扩张。这又反过来导向一种不可持续的“货币激增”,在此激增期间,“人为刺激的”借贷找到缩小的投资机会。
这一激增产生广泛传播的不正当投资(malinvestments),引发资本资源被不当配置到那些并不能吸引投资的地区(如果货币供给保持稳定的话)。根据某些权威专家的说法,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可以被看作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商业周期理论之可靠性的一个范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争辩说,对于“信用困难”的矫正,通常被称为“衰退”或者“打破景气之门”,在信用创造无法持续时,它们就会出现。他们声称:当市场最终出清时,货币供给突然并且显著地收缩,引起资源重新配置和返回到更加有效的用途方面。
罗斯巴德深受米塞斯的影响,在他的两本重要论著《美国大萧条》和《个人、经济与国家》中,我们不难看到米塞斯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在《美国大萧条》中,罗斯巴德试图运用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解释随后发生的经济大危机。他把1929年的危机归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货币扩张,把随后的危机深化归咎为胡佛经济干预政策的误导。
罗斯巴德认为,1929年股市崩溃后的几年,胡佛企图通过设立工业政策来阻止破产和失业,通过扩大信贷政策来支撑下降的工资与价格。这种干预政策妨碍了市场在先前信贷扩张时期带来的生产结构的纠错能力,因此将一常规的危机转化为旷日持久的大萧条。
罗斯巴德对大萧条的解释与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1857-1960》同年出版,但这两本书对大萧条的解释及其结论基本上是相互对立的。罗斯巴德认为,联邦储备银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追随的信贷扩张政策是通货膨胀泛滥的根源,这是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解释中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则发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稳定或价格下降的时期。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